1 / 13
文档名称:

玉屏历史.doc

格式:doc   大小:23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玉屏历史.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1 2020/6/7 文件大小:2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玉屏历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本概况玉屏侗族自治县,位于中国贵州省黔东北与湖南省湘西交界处,系中南——西南出入口,南跨广西、北接重庆、东联湖南,西距贵州省会贵阳300公里(全程高速公路),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玉屏侗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8°47′~109°9′,北纬27°7′~27°31′,面积517平方千米。,%。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玉屏古名平溪。宋置平溪峒。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平溪卫。清雍正五年(1727)改玉屏县。1983年撤玉屏县,建玉屏侗族自治县。  玉屏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辖4个镇两个乡,84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2011年末总人口152871人(公安户籍人口),其中侗族123214人,占总人口的87%。耕地面积5708公顷,。%。[2]玉屏侗族自治县辖4个镇、2个乡(平溪镇、大龙镇、朱家场镇、田坪镇、新店乡、亚鱼乡)、84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玉屏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辖县。位于中国贵州省东部,铜仁市南部,为黔东门户,为贵州省的东大门。面积517平方千米。,有18个民族,[1]历史沿革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县。县城位于舞阳河南岸。县以舞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1983年改元为平溪等处蛮夷长官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平溪卫,属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还隶湖广。清雍正五年(1727年)平溪卫改隶贵州;同年改平溪卫为玉屏县,属思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二十六年(1937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年)将省溪县部分并入;三十二年(1943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铜仁专区,1958年撤销玉屏县,并入铜仁县,1961年恢复玉屏县,1983年改设玉屏侗族自治县。自然气候属平坝、丘陵、山区兼有地形,一般海拔400m~600m,最高950m,最低315m,县域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  玉屏侗族自治县斜的过渡地带,低山多丘陵间有平地,海拔多在400--600米之间,位于北纬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极端最低气温-,七月为最热月,;一月为最冷月,;。,风速20米/秒,风向常年为东北方向,偏东风最多,无霜期平均为297天,平均降雨量为1200-16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多低温阴雨,夏季降雨集中,盛夏多伏旱,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宜发展种、养殖业。交通建设概述玉屏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是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是中南与西南的交通结合部。铁路交通状况玉屏是铜仁市最早通铁路的县,湘黔铁路复线穿境而过,玉屏火车站是二级客运站,也是成都铁路局与广州铁路局之间的拆返段,大龙货运站是湘黔铁路贵州段的三大货站之一,年货物吞吐量达150万吨以上,承接了毗邻三  玉屏侗族自治县省五地十七个县(市)货物吞吐任务,使玉屏成为黔东、湘西的物资集散地。公路交通状况320国道、201省道穿境而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与320国道并行的境内高速公路、201省道高等级公路在2002年已投入营运,玉三高速公路已于2006年3月20日建成通车。编辑本段自然资源水电资源有包括舞阳河在内的大小河流36条,总长274公里,,玉屏侗族自治县风光(31张),现仅开发40%。全县有大小水库20多个,县城有2个水厂,其中1个是万吨水厂,城市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充足。全县有小型水电站7座,火电厂1个(该厂正在进行2*30万KW扩容改造),。有500、220、110、35千伏变电站各1座。实现了与省网、国家网联网运行,全县通电率达100%,已完成农电网改造。玉屏是实施西大开发贵州西电东送的主要出口和支撑点,是全国的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国土资源全县土地面积为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0公顷,。土地肥沃,有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6个土类。,,%,。全县尚有20多万亩宜林荒地和宜牧草地可供开发。矿产资源有藏量丰富的重晶石、石灰石、方解石、硫铁矿、大理石、铅、锌、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