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消费行为剖析及教育对策大学生是青年人中高素质人群,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追求时尚与个性。但同时经济不独立,可支配收入较少,使得大学生消费行为有其特殊性,其渴望消费心理催生了一些不良消费行为。我们要引导与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念,培养与提高他们理财能力,引领他们走出消费误区。一、大学生消费行为趋势剖析 ,消费结构多样化。除去学费、住宿费,大学生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与500以下。%同学月消费集中在500—800元,%集中在500元以下,%同学月消费在800—1200元,%同学有达到每月2000元高消费,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而饮食消费只占其中大约40%,其他60%分散在人际交往消费、衣着消费、娱乐消费、通讯消费、学习消费与旅游消费六个方面。可见,当代大学生不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且关注人际关系与自身发展。 、品牌化。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消费不断升级,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家庭收入不断提高,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额外关注品牌。在具体消费行为上,他们崇尚品牌尤其是名牌消费,关注产品档次,注重商品格调、品位与审美,甚至不少学生吃、用、玩非品牌不消费。 、追求时尚。有年轻人具有求新、求奇消费心理,尤其是在商品种类琳琅满目今天,许多企业亦逐渐从低价低质策略转向重视产品品质与品牌创新,在功能与款式设计上注入时尚元素与科技元素,不断以“新、奇、特”来刺激大学生消费,促使大学生不断追求新鲜事物、购买新产品。多重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产品更新快、追求时尚、盲目消费特点,造成极大浪费。 ,有信贷消费倾向。大学生由于接触网络较多,对网络购物较偏爱,加上现今快递业发展迅速,更方便了网上购物,大学生网上购物占到消费总额25%。由于现金银行信贷业务过度推广,引诱学生进行信贷消费,还不上钱时再让家长买单。二、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现今大部分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不知父母挣钱辛苦;父母由于子女少,对独生子比较溺爱,有求必应,使得大学生存在很多不良消费行为。 。消费时爱攀比炫富,奢侈之风也较盛行,认为节俭是抠门,小家子气。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 ,开支随意性大。%大学生在拿到一个学期生活费时,不会做安排,随意取用,而且消费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甚至有钱就乱花一气,没钱时借钱度日。不少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理财意识,容易盲目地冲动消费与攀比消费。 。调查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费用偏高,学习消费费用偏低。爱情消费费用较高,而学习消费费用很少。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搞好社会关系最重要,而搞好社会关系就必须吃吃喝喝,生日宴、老乡宴越请次数越多;情人节、圣诞节,逢节必过,形成了人情消费“马拉松”。 “低档仿品”现象严重。出于攀比心理,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品牌,而基于经济原因,出现购买假名牌现象。这使得大学生成为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消费人群,并且其消费量极大,不仅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而且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长此以往,会在消费中产生诚信危机。 、不良社会风气抬头;大学生爱追星,但明星穿着打扮往往过于前卫,如有学生模仿明星花大价钱美容整容,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