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6/8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外名曲欣赏论文----梁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电气化0503班(电力)***学号2005*****3首次完整地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初中三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当时我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是有一定了解的。40分钟的音乐课里,我只听了一遍,就完全被曲了的优美和凄凉深深打动了。从那时至今已过去了五年,在这五年中,我无数次聆听这首富有民族性的优秀的交响乐,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作曲o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们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忠贞的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运用西洋协奏1111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在小提琴演奏上,借用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某些演奏技法和效果,听来别有风味。这部协奏曲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憧,艺术性很强,在国内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国外音乐评论家则称它是“《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o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钟,首先一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从卜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I口I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可说是整曲再现。结构如下:片段1:结拜片段2:共读片段3:相恋片段4:送别片段5:抗婚片段6:楼台片段7:哭坟片段8:化蝶引了:乐曲一开始,声音渐强,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使人心情欢快、舒畅。呈示部:主部主题,由竖琴伴奏,小提琴演奏,这段旋律取自越剧,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这段音乐是《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伟大而川敢的爱情。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山1。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快乐时光,好像让人看到了两人在山间田野春游时追逐嬉戏,与大自然中人花鸟虫鱼融为一体。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I-八相送。音乐到了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加上颤音,象征着两人执手相看泪眼,依依惜别,难分难舍。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展开部:1抗婚:这段音乐描写的是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