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论文低碳经济发展论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定稿.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低碳经济发展论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定稿.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9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低碳经济发展论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定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低碳经济发展论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摘要: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由此可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在这场新经济浪潮中,发达国家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消费模式、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法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做工作,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用好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节能降耗。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低碳经济”一词迅速成为热点词汇和关键词汇,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在这场新经济浪潮中,发达国家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消费模式、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法律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做工作,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一、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在去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意味着中国从此步入低碳时代。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要求,主要源于以下五方面:(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2001年第三次评估报告估测人类活动引起的因素为66%,现在提高到90%以上。并且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C,海平而升高18〜59cm。同时指出:地球变暖将导致农作物的产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河流径流量减少,极端气象事件如干旱、热浪、洪涝等灾害频发。2006年我国发表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C,°C略高。未来50〜80年间,全国平均气温将升高2~3°C。未来气候变暖将对我国农牧业生产、水资源、海岸带经济和环境、森林和生态系统以及卫生、旅游、电力、工业生产等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西北缺水严重,约在200亿立方米以上,西部冰川面积减少27%,青藏高原冻土带退化,雪山融化,山区、海岸、海岛风景地变迁,对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安全产生很大影响。长此下去,气候将更加反复无常,气象灾害将更加严重、更加频繁,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可以看出,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主要是人类通过工业包括各种工厂及汽车等以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大量燃烧向空气中不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增强,从而使气候变暖。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世界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二)能源稀缺与环境污染并存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但人均能源量很低。据资料,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平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比发达国家低十个百分点,%,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中国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