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浅议徐坤笔下的两性观.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徐坤笔下的两性观.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9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徐坤笔下的两性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徐坤笔下的两性观浅议徐坤笔下的两性观摘要:中国数千年积淀的男性中心文化不仅束缚女性,也束缚男性。鉴于此,只有男女双方真诚合作,才能共同建构两性之间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身心解放。作家徐坤在质疑女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对女性自身予以反思的背后,更多寄寓着发自女性内心与男性平等对话的渴望,蕴含着建构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思考。以徐坤笔下所展现的两性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两性的生存困境,从而彰显她的两性关系理想,引发我们对两性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徐坤两性观形成 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87-03作者简介:党妍(1989-),女,陕西渭南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两性观,就是人们对于两性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两性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两性关系指的是男女之间的各种关系,狭义的两性关系则指男女之间的性关系。 徐州两性观的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分别是时代的催生、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她本人的爱情婚姻观。 一时代的催生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女性主义敬而远之。此时的女作家也并不以性别群体的面貌出现,其创作也没有刻意追求与“女性”相关的“独特性”,而是随着男作家一道融入了当时的主流文学,如“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女性主义研究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寻找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之间的某种联系,进而提出了“女作家创作”和“女性文学"的概念,女作家被当作作家群体中的特殊一员受到关注。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专栏一一《上海文论》。此时的文学界已经充分肯定了女作家对于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的探索,肯定了女性独立意识的存在价值及意义,旦大多数批评家提出将“女性文学”用“女性写作"来替代,体现了对女性作家的人文关怀。 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已经成为文坛的重要现象之一,女性文学创作繁荣,尤其是1995年联合国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及其筹备过程,推动了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反馈。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另一方面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徐坤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作家创作成熟过程中的自我觉醒和西方女性作家的启蒙。 (一)自我觉醒 徐坤最初并非以女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而是巧妙地将自己的女性身份掩藏于男性视角之下,当时的徐坤“想成为伟大作家而不愿意被说成是女作家”O不似一些作家的刻意为之,徐坤对于女性的关注是自然而然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开始我也没想到刻意用女性话语来写作,后来发现一旦转移了视点,便能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有些东西只有在女性立场上才能传达出来并被接受和理解。" 至于是什么使得她有了这种觉醒,她说:“是我自己的身体使我接近女性主义。我的身体是女的,这个改变不了。”徐坤的女性身份使得她开始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的心理情感。“对于徐坤,女性身份并未成为某种禁忌或某类规定的性别文化角色;相反,成了一份豁免,一种游走于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自如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