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4——美学与美育学习笔记.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4——美学与美育学习笔记.doc

上传人:rdwiirh 2020/6/9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笔记4——美学与美育学习笔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学与美育”学****笔记主讲:李芳晴课程导言一、美育正是通过传授美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它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二、面对危机,美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完整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她指向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同时也指向人类自身,是人类认识自身、塑造自身的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三、美育包括美育理论和美育实践两大基本部分。 美育的界说一、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1.“美育是人通过发现美、创造美而对自身进行的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著名论断是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依据。人与人的活动既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也是审美活动的对象,因为在审美过程中,既有对对象的把握,也有对主体的建构。本质上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培养,提高这种综合性的能力才是美育更重要的内容。2.“美育是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美育是以具体的感性形象为中介,对人的情感世界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美育的过程中,理性内容的教育是必要的,必需的,然而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贯穿始终,并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的一切都是以感性的形式存在的,在这个感性活动过程中,理性的内容是被融化在感性形态之中的。情感陶冶是美育的特有方式,而不是目的,无论情感陶冶或想像力的培养,以及其他,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人的全面发展。3.“美育就是艺术教育”。二、美育是以具体的感性审美对象为媒介,在理性教育的同时,对人的感性世界进行的以人的完善为目的教育形态。 中西方美育观念的回顾一、古典的“陶冶论”。都是强调美育在现实生活中由个体精神的陶冶而达到政治理想的实现——维护伦理社会。这种美育意识及实践主要体现为伦理理性对感性世界的制约,通过审美活动的熏陶,培养人的道德人格,以求得与社会伦理政治需要相协调为最高旨归。。(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最早的一套美育实践方法。(2)亚里斯多德以“爱真理胜于爱圣师”的创新精神,重新阐述了美育理论。其美育的原则是“执中”,即精确和适当。(3)古罗马时代著名理论家贺拉斯的著作《诗艺》在继承摹仿说的前提下,首次简明扼要地论及了美育的途径与作用——“寓教于乐”。(4)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对自然的崇高的欣赏,使人受到自然界的震撼,从而可以征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心灵。他从崇高的角度论述了美育的作用和特性,尤其突出了情感性的特征。(5),要以宗教思想来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文艺作品的功能是使人们在强烈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虔敬上帝、崇信天主。,以美为形式,自觉地将贺拉斯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宣称自己的作品有明确的“实际行动目的,属于道德活动或伦理范畴”。(6)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大多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复兴人间人性的美,并以此为出发点和目标表达了对美育的重视或关注。他们强调对个性的关注和培养,注重德、智、体、美相结合,以恰当的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美育从中世纪的经院中分离出来。,美育一直是与德育、艺术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它被视为德育的手段或附属,而不是独立的教育形态。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体制,和伦理本位的文化传统,强调的伦理道德理性;西方基本上是强调知识理性为主。二、,发出了人道主义的呼唤与警告,他以文化批判的视角,审视了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巨大弊端。席勒的著作首次使美育具有了理论上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当代美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指南和基础。马克思的学说,高屋建瓴,不仅指出人性异化这一弊端的症结所在,而且明确了由自然人、社会人向审美的人的人类全面发展的途径。这也正是我们进行美育工作的终极目标。三、西方现代美育观与中国传统美育观的近代整合在历史大潮中,美育观念得风气之先,王国维、蔡元培便是此时的先驱人物,他们开创了中国近代美育思想体系。。他以美是“意志于最高级之完全客观化”为基本点提倡美育。他认为发展人的无个人功利的情感以消解由追逐欲望而带来的痛苦是美育的根本任务,由此进而达到改良社会之目的。。蔡元培美育思想强调“教育家欲由现象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