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doc

上传人:柯 2020/6/1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如何提高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与剖析幼儿行为能力《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理解幼儿学****方式与特点。幼儿学****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与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独特价值,创设丰富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与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超前教育与强化训练。”游戏是基于幼儿内在需要一种自发自主活动,教师在全面推进自主游戏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与剖析,但产生困惑也越来越多,如自主游戏中看什么?看到问题后该怎样剖析?剖析后该怎样跟进与互动?跟进后又该怎样总结经验、形成策略? 我作为我园《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常常走进教学现场进行观摩,在与教师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教师产生这些困惑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是,自主游戏中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教师难以应对,缺乏现场观察、指导经验;第二,教师能捕捉到自主游戏中一些现象,但不知从哪些方面去剖析,缺乏解读、剖析幼儿行为方法与思路;第三,教师比较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性、创造性表现,但仅仅知道等待与观察,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现场互动,缺乏有效互动方法与策略。因此,我认为要解决教师困惑就要从这些原因入手,让教师在观察与剖析幼儿游戏行为时能做到有思路、有方法、有策略。一、共体验――走近教师,建立“指标”对于如何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现有一些文本材料给教师提供了参考,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具体提出了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要点及其发展提示。但不可否认是,很多教师即便手中拿着这些文本材料,却依然不知道在游戏中该看些什么。因此,管理者首先要对已有文本材料进行剖析,然后走近教师,体验他们困惑,再来分解目标、细化指标,帮助教师找到具体、可操作观察点。案例1:“指标”产生游戏活动时间,我进入了游戏现场,发现有青年教师一直在来回走动,似乎在仔细地观察孩子,但却看不到关键点;也有青年教师运用“角色介入法”参与孩子游戏,仔细倾听教师与孩子对话,发现只是留于形式与表面对话。教师还是不知道游戏中该看些什么,观察哪些要点。在制订“指标”时,我们重点将观察要点转化为教师能够操作、可执行显性内容(见表1),帮助教师找到观察方向,同时为每位教师提供“观察本”,将“指标”贴在上面,起到导向与指引作用。当然,“指标”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对其加以完善与充实,在运用“指标”过程中不断用案例积极地去诠释内容,真正发挥“指标”效用。二、共分享――走近现场,寻找方法游戏中讲评是提升幼儿经验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组织游戏时一个难点,为了提升教师讲评能力,积累有效师幼互动经验,我们特意请来了宜昌市幼教教研员杨美艳老师,开展“对话式”讲评,即经过现场观察后,先请青年教师讲评,然后再来倾听杨老师讲评,并通过“对话”了解讲评中思路与用意。案例2:“对话式”讲评一次大班主题区域游戏“我家乡宜昌美”中,孩子们在角色区“宜昌美食一条街”中开展了打折促销活动,教师抓住孩子在游戏中产生这一全新内容进行提问:“你们为什么要采用打折促销方法?”从孩子各种回答中,教师梳理总结了孩子游戏经验:当生意不好时,可以采用打折促销这种好方法。杨老师在讲评时则首先问道:“什么叫打对折?打对折是让东西更便宜还是更贵了?”杨老师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基于对孩子行为深入剖析,孩子们在生活中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