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建筑概论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3,36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概论论文.docx

上传人:892629196 2020/6/10 文件大小:3.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概论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大学A区校门及周边环境分析评判学校大门作为整个学校与公共用地的一个交通枢纽,主要出入口,进入学校建筑群的一个空间前奏,以及学校给人的最初印象,对整体的空间形象有着将较大的影响。大门周围的环境空间也是学校与公共空间相结合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空间,其设计的好与坏对学校整体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要介绍A区大门以及其周边环境:大门的整体区位关系及布置大门的建筑形象大门的构造及功能设置周边环境区位关系及布置重庆大学A区大门位于南北向的沙坪坝北街东侧,与B区相对。邻近的公共建筑较多,沿街分布较密,多为居民楼、餐馆和银行。沙北街是重庆的老街区,周围建筑是90年代初的风格,大都是6-7层的砖混结构的楼房,整体规划不统一,防护网和夹层零星的附着于墙体之上。A区大门作为重庆大学A区的正门,连接了A区与沙坪坝北街,人流和车流在这里大量聚集,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A区大门还通向了学校的团结广场、理科楼和中心实验楼,是大部分从校外到校内人流车流的一个必经之路。进入大门直走便是一个环岛,然后分为三路,直向东通向团结广场,向北通向住宅区及城市环境学院,向东南通向理科楼。整个大门的位置设置与公共的城市道路取得了良好的关系,既直面城市道路,方便了人流车流的出入,巧妙地又躲开了其他公共交通枢纽,如沙坪坝正街与沙杨路的交叉路口,和向北重庆七中的大门。同时,又靠近主要活动区,使人们出入方便,集散安全迅速,与大学A区内的建筑产生了良好的联系,成为整个A区的有机结合部分,其缜密的总体布置可见一斑。其次,大门是A区整体轴线的一部分,形成了大门——团结广场——体育馆的一条轴线。2、建筑形象(附录:平面图)重庆大学A区大校门,建于1933年10月,是由四个柱体门墩组成一座砖石结构的建筑,中间两个正面分别刻有由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重庆大学”校名。这个校门是重庆大学四个校门中最小,但是历史最悠久的校门,曾经被评为重庆市保护文物大门作为重庆大学的内外分隔部件,是空间的“开场白”,建筑的门面。当人们走进重庆大学A区时,第一看到的就是A区大门了。这是对重大的第一印象,有时也会成为人们记忆的标志。大门整体采用灰色的砖质铺装,连接大门的道路则是统一的柏油路面。从色调以及纹理上,大门与整体环境可以很好的相融合,配以周边的植被绿化,使其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统一的同时产生一定对比,塑造出一个简洁美观的入口。同时,大门的组成部分——出入口、警卫室、围墙在铺装上也是力求统一的风格。重庆大学的标志用红字写在大门的两个对称门墩上,整体给人肃穆、深远、厚重的感觉,加上旁边的植被,形成稳重和亲切的空间性格,凸显了重庆大学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作为大学校门的一个优秀设计。随着视线向内看去,此处产生了一个对景成效。从外向内人们可以在两个门柱之间看到环岛,环岛又是以远景的树木作为背景,这样设计一在引导人流,二在丰富了人的空间体验,使空间丰富有趣,三是阻挡人们的视线,有助于降低车速,这里构成的大门设计的一个精华之处。不足之处在于门墩上钢架的设计,可能是苦于灯光和灯笼装饰的设置才安装上去的,钢架的细体量与门墩的厚重体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破坏了整体的统一风格。警卫员的站岗亭明显是设计之后附加上去的,其大小比之门墩略小但又不构成对位关系,白色的支柱、蓝色的顶棚很久没有洗过,积满了灰尘,与周围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