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移动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5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feng1964101 2020/6/10 文件大小:2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实验目的研究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无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内容1、设计思想或方法先用Simulink建立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无突发干扰)下的仿真模型,设置好每个模块的参数,编写主程序实现BFSK的输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调用BFSK仿真模型,然后用Pe取没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最后画出没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曲线。2、实现的功能说明通过调用已建立的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无突发干扰)下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分析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无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三、实验程序1、程序流程图2、程序源代码与界面图(1)程序源代码clearclcA=-10:1:20;%横坐标的范围forn=1:length(A)SNR=A(n);%信噪比的值sim('');Pe(n)=mean(BitErrorRate);%取没加信道编码后的误码率endsemilogy(A,Pe)%输出没加信道编码后的误码率曲线holdon;xlabel('信噪比SNR');%横坐标为信噪比SNRylabel('误码率Pe');%纵坐标为误码率Petitle('信噪比和误码率关系');gridon%画网格线(2)Simulink框图及参数设置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分析:误码率随着信噪比的下降增加而下降。五、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使我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很重要的,我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很基础的,而且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很有限的。通过实践,在加强我们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我们对知识运用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可以通过以后的学****及锻炼及时地改正。实验目的研究BFSK+信道编码(取BCH码和汉明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有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码率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比较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编码增益性能。二、实验内容1、设计思想或方法先用Simulink建立BFSK+信道编码(取BCH码和汉明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有突发干扰)下的仿真模型,设置好每个模块的参数,编写主程序实现BFSK的输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调用BFSK仿真模型,(1)用Pe取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画出没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曲线;(2)用Pe取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画出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的曲线;(3)用Pe取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画出不同码率对误码率性能影响的曲线;(4)用Pe取加信道编码的误码率,画出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编码增益性能曲线。2、实现的功能说明通过调用已建立的BFSK+信道编码(取BCH码和汉明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有突发干扰)下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分析BFSK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有突发干扰)的误码率性能;分析突发干扰的持续时间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码率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比较不同信道编码方式的编码增益性能。三、实验程序1、程序流程图2、程序源代码与界面图(1)误码率性能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①BCH码clearclcx=-10:1:-5;S=4;K=4;N=7;fori=1:length(x)SNR=x(i)sim('');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