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关于医患冲突社会生态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医患冲突社会生态论文.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11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医患冲突社会生态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医患冲突社会生态论文一、医患冲突中的几个问题(一)关于概念表述在媒体报道和学术研究中,对医患冲突现象的表述用语不多,且不统一,使用最多的是“纠纷”、“医闹”、“闹丧"和“医患冲突",也有使用“医疗暴力”的。所谓纠纷,是指争执不下的事情,不易解决的问题,而纠纷的过程不一定都有暴力行为发生。所谓“医闹",是指患者家属、亲友及受雇者一起,采取在医院设灵堂、殴打侮辱医护人员、打砸财物、设置障碍等手段,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并从中牟利的行为。2006年7月10日,原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就曾直斥“医闹"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但现实中,面对有争议的医疗结果,患者(死者)家属追求的又并非都是货币。所谓“闹丧”,俗称“打人命”,有非正常死亡发生是其引发的基本前提,其有着浓厚的封建宗族色彩,发生地可能与医院毫不相关。如发生在农村公路的交通肇事事件。“冲突”一词的本意指近身袭击,同时也包括:直闯、碰撞、冒犯、争斗、矛盾等意,当然也含心理冲突;现代词意上的冲突是指发生在同一空间两个或以上事物的相互对抗过程,分为意识和物质两种,意识以认识为基础,所以是无形的,物质的冲突是可见、有形的。“冲突”的特征主要有:其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双方必须有直接的交锋;冲突双方追求的目标既可能相同又可能不同;冲突在形式上往往突破了规则、规章甚至法律的限制,带有明显的破坏性、危法性。冲突的类型包括:从规模上划分有个人之间和集团群体之间的冲突;从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族冲突、国际冲突等;从方式和程度上划分,有辩论、口角、拳斗、决斗、仇杀、械斗、战争等。因此,综观已经被曝光发生在医院内的“那些事",用“医患冲突”来表述应是最为恰当的。(二)关于历史划定《南方周末》报曾以“中国医疗暴力史”为题,长篇报道了我国的医患冲突历史,其中提到最早的案例为2001年11月14日,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被炸,致5死35伤,死者中包括因视网膜脱落疗效不满的患者包季厚。对医患冲突的历史划定,至今并没有权威的论述,但仅以2001年为划分而论史显然其“史”太短,准确地说也只是本世纪的“史”。仅从建国开始计算,应当承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医患冲突早已有之,只是非现在如此严重而已。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为例,当被强制“结扎”的妇女因故死在手术台上后,以“兴师问罪”、“吊民伐罪”为特征的农村“闹丧”事件便自然发生,医院被砸、医生被打亦是常事,笔者就曾亲眼所见死者家属将“大队长”(现称村委会主任)家房子拆掉的场景,而对因“闹丧”引发的纠纷冲突,笔者在1991年参加的江西省社科课题成果中就有论述。(三)关于成因分析就医患冲突事件引发的原因,对现有论述分析后可用左符号形象加以表示。一面是痛斥医院医生的不良医术、过度治疗、不负责任等等,谓之“活该”;另一面则是痛斥对医生的犯罪行为是丧尽天良,谓之“暴徒"更深层次的则是结合我国的医改政策、医疗资源、相对贫困人群及弱势群体等进行理性分析,呼唤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将医生和患者在利益争夺中推开,从而真正避免冲突悲剧的发生。由此看来,国家医疗制度、医疗政策层面的改革,使百姓看得起病,重塑社会诚信才是治本之策。(四)关于破解之术在国家医疗制度层面解决之前,对已经发生、可能发生的医患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