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季羡林的学术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季羡林的学术研究学术成就学术研究内容季羡林的学术研究,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 1934 年季羡林在清华毕业留影,右为毕业证[6] 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 10 个方面: 1 、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 ,向-o和-u 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 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 2 、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 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 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 3、吐火罗语研究: 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 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 1948 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 1980 年又就 70 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 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 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 4 、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 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 、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80 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 并撰 10 万字的《校注前言》, 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 1996 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 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 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 、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 《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 万余颂, 译成汉语有 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 10 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 7 、比较文学研究: 80 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 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作出了巨大贡献。 8 、东方文化研究: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 500 余, 800 余册, 预计 15 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 90 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 10 、散文创作:从 17 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 已有 80 余万字之多, 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 88 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 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 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7] 重要学术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季羡林就辗转取道回到阔别 10 年的祖国怀抱。同年秋, 经陈寅恪推荐, 季羡林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创建东方语文系。季羡林回国后,着重研究佛教史和中印文化关系史,发表了一系列富有学术创见的论文。《浮屠与佛》( 1947 ) ,揭示梵语 Buddha ( 佛陀) 一词在早期汉译佛经中译作“浮屠”是源自一种古代俗语, 译作“佛”则是源自吐火罗语, 从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