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于写历史人物的论文一般怎么写先列举他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时代背景再略述其历史上史学家或其它各种人群对他的评价然后你可以从中挑出一条评价作为自己的观点认同并由下文分几点展开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撇开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自己给他一个看法然后由下文分别一点点论述自己这么认为的理由最主要是开头一定要引出自己对此位人物的观点看法不可摸棱两可评价、正面影响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 认识西方世界较深, 通晓外语, 有医生学历, 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 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 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去世后, 蒋介石领导他创建的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在名义上完成中国的统一。由于当时参与革命的主要领导人物, 特别是蒋中正、汪兆铭( 汪精卫) 两人, 均为孙培育出来的领导人物, 故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以孙为最高的精神领袖, 并推举三民主义为治国的最高指导。 1937 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成为蒋中正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建设和将士作战。因此到战争中后期, 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对于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分析, 主要是认为孙中山确系近代倡导共和革命, 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 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而孙中山虽亦重视掌握领袖权力, 但较具理想色彩, 较能为制度建设之需要而放弃政治资源。孙中山虽倡导武力推翻君主专制, 武力弭平军阀割据, 但使用之手段较为温和, 善后措施较为宽容, 不采彻底铲除之作法, 与蒋介石或毛泽东等强调组织纪律而严厉惩处反对者不同。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孙中山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 ,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 形成五权宪法学说。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 具有推动者的作用, 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 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 至今仍有其价值。 2010-6-7 18:33 windy11011 | 四级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论文——李鸿章摘要: 李鸿章作为一个影响了晚清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汉族官僚。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一生奔波劳累, 是洋务运动中做事最多的的人。最后却落得被时人、后人唾骂的卖国贼。今天,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丈夫只手把吴钩, 义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一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 晚清只要搞懂三个人, 就可以把晚清历史的枢纽、着眼点找到。这三个人是:慈禧,李鸿章,赫德。慈禧代表清王朝满族贵族的最高统治者, 太平天国后, 清朝权力中心下移, 地方汉族大员崛起。湘系, 淮系, 北洋。当中时间最长, 做事最多的就是李鸿章。赫德代表洋人和西方势力。这足见李鸿章的分量。关于如何评价李鸿章, 我想先从李鸿章对自己的评价入手, 甲午战争使他一生事业名声扫地, 他也承认自己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