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同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述”与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通知,让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达成共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有责任与义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发展历程,其内容博大精深,魅力无穷,是中华民族灵魂根基,是多种文化理念不断发展、凝练、传承集合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形成思想理念与行为准则,已深深扎根在人民思想意识中,同时影响与渗透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精神来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复杂社会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与家庭美德养成等等。因此,要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汲取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路。(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与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沉淀与结晶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中进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与时俱进,具有灵活性与现实性。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社会中,它仍然对人们行为起到制约与影响作用。当前中国文化体制创新与社会文化繁荣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沉淀、继承与弘扬过程中,最具有实效性载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内容都将融入到整个社会文化中,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也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丰富了社会文化内容,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一)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氛围高品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良好效果。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基础设施与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与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效果。(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目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高校还很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