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摘要:当前小学生的厌学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文章试着从加强家校联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积极进行素质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等方面作一番探讨。关键词:小学生厌学;不良环境;心理辅导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072-03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部分家长“望了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教师片面追求分数,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还有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天真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他们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阻碍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一、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不良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1)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同时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所谓时髦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2) 读书无用论的滋生蔓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二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一些厌学孩子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使学生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2) 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状况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孩子毕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教育,父母的听之任之,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