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天水市自然区划.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水市自然区划.doc

上传人:glfsnxh 2020/6/12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水市自然区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水市自然区划一、自然地理要素地理位置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的过渡带,是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介于北纬34°05′—35°10′和东经104°35′—106°44′之间,东以陇南山地与陕西毗邻,南跨西秦岭与陇南山地相接西到桦林山、天爷梁预定西地区相连,北与葫芦河中游与平凉地区接壤。东西长197公里,南北宽122公里,面积14325平方公里,﹪。地质地貌天水市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分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以西部尽皇山、云雾山、景东梁为主体的西秦岭山地和东部八卦山、火焰山、秦岭大堡、关山为主体的小陇山、陇山山地,重峦迭嶂,山险谷深。天水市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和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孤,南北两山横亘,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两山夹一川”。天水市地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即北祁连—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中秦岭海西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出现了七个构造体系,其中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祁吕贺山字形构造体系河东北向构造体系形成较早,构造行迹及范围广而强烈构成全市的构造格架,并影响其他构造体系的成生和发展,市境内构造景观较为复杂,同时也控制岩带和矿带的展布。气候天水市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东西季风控制,属大陆性的季风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依照气候干燥度(,,,,,,)的不同可划分张家川及秦岭以南为湿润区,其他县为半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0小时,林区最低为1520小时,°C—4000°C。全市热量的地理分布: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渭河河谷地地区年均气温在10℃以上,其余各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浅山区在8℃—10℃之间,1800米以上的山地年平均气温小于8℃,关山、西秦岭山脉区年平均气温小于6℃,为全市最低区。全市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450—600毫米,小陇山林区可达700—800毫米,张家川县、清水县和关山、西秦岭区年降水平均量为600—700毫米。渭河流域一般为500毫米左右。甘谷县的安远、礼辛和武山县的桦林山一带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为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全市年内降水量的分布很不均匀,降水主要分布在夏秋季,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冬春季降雨较少。年平均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4%~32%,春季(3—5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㈣、水文天水市有三个水文特征区,即葫芦河、散渡河流域的少谁区,牛头藉河、大南河、榜沙河及西汉水流域的平水区河通关河、花庙河流域的分水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西秦岭横旦南部,为两流域的 天然分界线。岭南属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岭北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渭河水系绝大部分地区属陇中黄土高原区。、土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