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漳平市象湖镇红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漳平市象湖镇红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rdwiirh 2020/6/12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漳平市象湖镇红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本报告从调查项目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的各项建设条件,重点分析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投资概算与筹措、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项目招标,并对项目的节能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等内容进行研究,最后对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及建议。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漳平市象湖镇红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二)::漳平市象湖镇人民政府(三)项目负责人:吴强辉联系号码:(四)建设规模及内容本工程项目位于漳平市象湖镇,主要地点:杨美村、宽田村、半华村、象湖村,建设规模及内容主要包括:(红军路)(含停车场、洁园、服务中心、红军生活体验区、红军旅馆、红军饭店等)(五)建设期:18个月(2015年1月—2016年6月)(六),,展馆布设工程费580万元,征地拆迁费684万元,,村庄整理费74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00万元,。,由漳平市象湖镇人民政府利用上级有关“红办”项目、文物保护经费、新农村建设、水利、交通、新型城镇化等项目资金补助,结合镇村自筹,群众自投,商业性经营业主投入等各种方式构成。三、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感化溪中游,距漳平市区44公里,距双永高速公路溪南镇上坂口12公里,省道103线贯穿全镇。全镇面积170平方公里,东南至东北与安溪、永春、大田三县交界,北和西与漳平市吾祠乡、溪南镇接壤。全镇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29个基层所站,现有3229户、14154人,其中龙门、科山两村属畲族聚居地,共有人口686人。,象湖镇经济稳步增长。因地处边远山区,受地理、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镇级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仍处于全省欠发达乡镇。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531元。(1)红军留款信旧址红军留款信旧址荣福堂建于1911年,为今象湖镇杨美村苏氏祖祠。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红四军军部和第二、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永春等县,进驻杨美村买米付款时,在荣福堂左厝题壁墨书“红军留款信”。古田会议纪念馆等著名的国家级革命纪念馆,都将这幅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红军留款信”作为重点内容予以突出展示。红军留款信旧址成为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缩影,人民军队传承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的历史见证。1978年,红军留款信旧址被列为杨美大队民兵传统教育室。1982年,被列入漳平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龙岩市委组织部列为龙岩市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被龙岩市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列为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被漳平市委列为漳平市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红军驻营民居群旧址敷德堂、禄福堂、振福堂、达道堂建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这几座相连的百年民居古宅为1929年红四军军部和第二、三纵队驻营地,并与红军留款信旧址荣福堂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保留着当年红四军的活动遗迹,是龙岩市仅存的为数不多的红色历史民居群,是龙岩市重要的红色文化资产和优质的红色旅游资源。、消防现状通过前期调查,文物旧址建筑存在以下安全隐患:(1)普遍存在屋面雨水渗漏、墙体倾钭、抹灰剥落、土木结构变形、木质构件腐朽等状况。(2)坐落于山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有可能发生滑移、坍塌。(3)无任何监控设备,无消防通道,未配置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池,目前仅有荣福堂设置干粉灭火剂2组4个。以上现状分析表明:红军留款信旧址、红军驻营民居群旧址的安防监控、消防设施严重不足,危及旧址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刻不容缓。(二),是福建中央苏区县之一。朱德、罗荣桓、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郭滴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方、郭化若、赖毅、魏金水、伍洪祥、王直、廖成美、李德安、熊兆仁、俞炳辉等老将军和老红军都曾在漳平这块红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