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资料百年读书梦文字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资料百年读书梦文字稿.docx

上传人:gjh0927 2020/6/18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的中国梦手抄报资料百年读书梦文字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的中国梦手抄报资料百年读书梦百年读书梦祖父去世许多年后,时常还会成为乡亲们闲谈的主题,如果恰巧我也在,总会有人对我说:你爹爹可是个有本事、有学问的人。在我们那里一直把祖父称作爹爹。对于乡亲们的这一定论,我曾是有所怀疑的。祖父是在我出生后的第三年去世的,虽然早已模糊了祖父的样子,但却知道用贫困来形容祖父和我的家庭绝不过份。贫困甚至导致父亲七个兄妹中的两个早年夭折,一个被迫送人抚养。至于学问更是无法定论,由于祖父既没有赶上科举考试,也没有入过新学,他的肚里到底装了多少学问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到底是什么会让乡亲们对祖父产生了这种印象呢?直到多年以后,在某个无眠的深夜,当我又一次咀嚼着淮河岸边那个曾养育过我祖祖辈辈的小村庄时,突然间顿悟了。祖父获得这一美誉的主要因素,或者可以说是根本因素,就是祖父是个识字人。记得著名物理学家杨政宁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描绘过他出生时的合肥,说那时要想在合肥的大街上找到一个识字的人可能需要二个小时。而在解放前,要想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庄找到一个识字人,所需要的时间还真的不好估算,这主要看什么时候可以找到我的祖父。因为祖父便是那个唯一识字的人。祖父是个识字人,这一点对于我和我们全家都十分重要,我们家的发展轨迹或许正是因为祖父是个识字人而发生了改变。徽州有句民谣“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在写这篇东西之前我都一直以为这句话是祖父的原创,因为在我的家乡除了听说祖父说过这句话外,再就是父亲的转述,从没有听到其他乡邻说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当年家乡的环境也的确没有为这句话留有流传的空间。揣度这句话的意思,大概主要是指读书至少可以明白一些事理,不至于象猪那样糊涂吧。祖父当然算是这句话的坚定信仰者,所以即使是在无法保证温饱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供养出一个读书人。作为长子的父亲并没有顺理成章的成为这个唯一候选,背着书包走进学堂的是我的二叔。理由可能有两条,一方面父亲年岁稍长,可以为家里多做一些农活,另一方面就是二叔比较聪慧,一直被家人和乡亲们认为是块读书的材料。从这一点来看,二叔无疑算是幸运的,但二叔更是不幸的,他连小学也未能读完,便因饥病而早逝了。这样就由我的父亲继续了二叔的学业,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但它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两年后父亲竟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中学。随后的六年,父亲靠着窝头咸菜在县中学接受了正式而规范的中等教育。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的父亲却被被动的终止了学业,重新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上小村庄。虽然父亲的学业就此止步,但也算是完成了祖父的既定目标,成为了一个识字明理的人。父亲与大学的失之交臂,也使得我们村没有大学生的历史又向后延续了二十三年,直到1985年我的大哥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