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1314042**** 2020/6/1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水井”对城市学生来说是一个较生疏的对象,文章通过二幅插图,惟妙惟俏地表现了“井沿”、“井底”的含义,让学生形象的认识了“水井”。【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3、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教学重点:反复阅读课文,认识生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编故事。【教学突破设计思路】1、教材处理:这篇课文比较短,生字也较少,又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故事,因为只有一个课时,侧重学生自由阅读。 2、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方式。 3、将个别学****小组学****和全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 4、将识字与朗读,词句教学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整体读。【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 1、课前预****课文,自学生字。 2、教师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1、老师提出引入争论“天有多大?”引入争论。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本课的兴趣。) 对学生设置疑问,引入课题:“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活跃课堂气氛。)2、板书课题:坐井观天齐读课题三遍。(重提醒“观”字,是看的意思。组词:观看、参观等)二、初读课文──识字 1、老师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找出自然段,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不认识的字问同学、老师和我们的好朋友——字典。(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 2、老师带学生找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学生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3、老师教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然后学生自由读,指名认读、齐读、分组读、开火车读。三、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1、学生区别“信、沿、际”的字形,练****书写。2、老师展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3、老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并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在小组内说自己的识记方法。(在活动中识字,激发学生兴趣。)4、老师检验全班学生识字情况。四、细读课文──感悟 1、老师根据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老师通过板书的变化,展现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做好情感的铺垫。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老师和个别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