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doc

上传人:不忘初心 2020/6/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方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单位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促进单位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制度及单位内部控制规定等。第三条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单位层面主要指单位的整体控制环境,业务层面涵盖了单位各股室,服务中心内部控制活动。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既可以对单位整体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类业务或者某些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第二章评价工作机制及原则第四条单位由办公室牵头,各股室、服务中心等参与,组成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第五条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对全校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编制单位风险评估报告,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有效性做出评价。第六条单位应结合日常经济活动开展情况,实施本部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控自查和自我评价工作。第七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财务室负责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委托中介机构实施时,为单位提供内部控制建设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得同时为单位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第八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将单位所有经济活动涉及的内部控制作为评价范围。(二)重要性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评价应将重要业务活动和高风险领域作为评价的重点。(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真实、准确反映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现状。(四)及时性原则。与单位管理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或单位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评价的重点、频次和实施方式等。第三章评价内容第九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及信息系统等方面。涉及学校控制环境、监控活动等。第十条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单位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政专项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第十一条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上一次内部控制评价所提出的缺陷、风险、整改建议、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第四章评价程序和方法第十二条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一)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作出实施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的决定;(二)组成内控评价工作组;(三)制定内控评价工作方案;(四)组织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五)在各单位自我评价基础上,实施现场测试等工作;(六)认定内部控制的缺陷以及风险的类型、程度等;(七)汇总评价结果;(八)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九)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审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第十三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以每年的12月31日为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准日,并于次年的6个月内完成评价工作。第十四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可以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统计抽样、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第十五条在综合运用各类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当充分收集被评价部门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