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20/6/19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一、设置目的1、保证患者的安全。2、减少护士的工作风险,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生命体征。3、使监护仪物尽其用,更加准确的反应出病人的病情变化。二、报警信息显示1、报警种类:红色报警:为最高级别的报警,包括心搏停止、窒息、室颤、室速、压力监测连接中断。黄色报警:分为三种,一种为黄色心律失常报警;一种为黄色超出数据上下限设定范围的报警;一种为技术报警,如导联脱落、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接触不良等。2、报警触发后会有报警信息的显示:(1)屏幕顶端显示具体信息:红色报警(信息前显示XXX)及黄色报警(信息前显示XXX)显示在屏幕右上角、技术报警显示在屏幕左上角。(2)屏幕上该数据闪烁。(3)相应指示灯亮:红色、黄色。(4)报警声音响起:红色报警音调较高,每秒钟重复一次。黄色报警音调较低,每2秒钟重复一次。报警关闭时,屏幕上会显示:相应参数旁边出现打叉的警铃,不再有任何报警提示,但相关的技术报警仍会在屏幕上显示,只是没有声音。4、报警消音时(按silence/reset键以后),屏幕上报警声音、指示灯均消失,信息显示及数字闪烁仍然存在,一旦正常,可自动复位。三、设置原则1、不是设置正常范围,而是设置安全范围。2、根据患者前一日24小时的生命体征波动范围、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医嘱进行设置。3、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4、在晨交班时,由交班者报告生命体征的范围,接班者按要求调节报警上下限。5、异常范围的设置要与医生及时联系。6、常规必须把报警处于开通状态的数据包括:心率、心律失常分析、血压、指脉氧饱和度、呼吸,其他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及医生要求。7、可以关闭除心率/心律报警外的情况: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家属要求放弃抢救及治疗。四、设置要求1、心率设置(1)正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处于在正常范围中间段区间(65—95次/分),且目前病情平稳,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为上限100次/分;下限60次/分。(2)正常临界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处于正常临界范围时,且目前病情平稳,报警上下限的设置如下:临近60次/分时,上限设为100次/分;下限设为递减10%-20%(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临近100次/分时,下限为60次/分;上限设为递增10%-20%(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 (3)异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超出正常范围:低于正常范围者,上限设置依据24小时波动增加10-20%,下限递减10%(但极限不低于45次/分,且及时与医生沟通,高度关注患者)。高于正常范围者,下限设置依据24小时波动递减10-20%,上限递增10%(但极限不高于150次/分,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商榷决定)。2、血压设置(1)正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血压处于正常范围,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为:收缩压上限140mmHg,下限90mmHg;舒张压上限90mmHg,下限60mmHg。(2)异常范围:上下限报警设置依据前24小时波动为基线,上下增减10-20%。(收缩压上限极限不高于180mmHg,下限不低80mmHg;舒张压上限不超过110,下限不低40mmHg。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共同商榷决定)。3、血氧设置(1)正常范围:上限100%,下限95%。(2)异常情况:必须与医生共同商榷决定。4、呼吸设置(1)正常范围:上限30次/分,下限10次/分。(2)异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