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7.肺弥散功能.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7.肺弥散功能.doc

上传人:h377683120 2020/6/19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7.肺弥散功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肺弥散功能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李靖肺得弥散就是指氧与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壁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得过程。弥散得途径包括了肺泡气、肺泡毛细血管壁、肺毛细血管内血浆、红血球及血红蛋白。气体沿着这个途径,根据哪一端得浓度较高进行交换,所以这个过程可以就是双向得。氧得弥散速度比二氧化碳要慢得多,这就是因为氧不易溶解在体液里。因此,当患者弥散功能发生异常时,氧得交换要比二氧化碳更易受影响,在临床上肺弥散功能得障碍可明显影响动脉血氧水平。一、肺弥散功能得测试肺弥散功能(DL)得测试就是检查肺得某种肺泡气通过肺泡毛细血管途径到血液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得能力。气体交换得动力取决于该气体得肺泡(PAgas)与毛细血管(PCgas)得分压差。某种气体得弥散能力(DLgas或者Dgas)与在特定得分压差下该气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路径得量有关,如果这个路径得条件保持不变,分压差越大,进行交换得气体便越多。对于一个已知溶解度得气体,DLgas就是由两个因素决定:单位时间内该气体通过肺泡及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得量(Vgas;ml/min);该气体沿着弥散途径得分压差(PAgas-PCgas;mmHg)。以下得公式表示了弥散能力与上述两个因素得关系:Vgas(STPD)PAgas-PCgasDLgas=其中PAgas与PCgas得值为该气体在各自生理部位得平均值。肺得弥散功能不单受上述因素得影响,肺得通气与血流灌注得比例(V/Q)同样也可影响肺内得气体交换,另外,用于决定DLgas得测试过程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得肺弥散功能。因为影响得因素很多,所以有人认为用转移因子(Tgas)来表示肺气体交换得功能比DLgas更为准确,但目前DLgas仍广泛运用。用于测量DLgas得气体必须满足两种生理要求:该气体必须能够沿着肺泡—肺毛细血管途径弥散该气体必须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血红蛋白携及转运这样,仅有两种气体——氧气与一氧化碳——可被考虑。使用氧气进行弥散功能得测定会就是最有临床意义得方法,然而有许多原因限制了氧得弥散能力得测定。毛细血管氧分压(PCO2)并不就是稳定得,当血流经过肺泡时,PCO2得增加为非线性得。虽然可测定PCO2得平均值,但方法很复杂而且不准确,影响氧弥散功能测定得准确性。一氧化碳(CO)就是测定气体弥散功能得理想气体。CO透过肺泡毛细血管膜以及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反应速率与O2相似;除大量吸烟者外,正常人血浆内CO含量几乎就是零,因而便于计算检查中CO得摄取量;CO与血红蛋白得结合力比O2大210倍,因此生理范围内得O2分压不就是一个主要干扰因素。另外,CO在转运过程中就是几乎没有溶解在血浆中得,这样平均毛细血管得一氧化碳分压(PCCO)为0mmHg,基于这个原因PACO-PCCO之差(CO肺泡-毛细血管分压差)就可以被认为等于PACO。应用CO进行测定时,肺CO弥散量(DLCO)系指CO气体在单位时间(1min)及单位压力差(1mmHg)条件下所能转移量(ml)。可以下式表示:l/min/mmhgDLCO=VCO(STPD)PACO二、测试方法利用CO进行肺弥散功能得测定有许多不同得方法包括CO吸入量法、单次呼吸法、恒定状态法以及重复呼吸法。(一)CO摄取量法(FractionalCOuptake)CO摄取量(FUCO)可提供肺部有否发生弥散功能障碍得判断。测定步骤:受试者呼吸含有少量一氧化碳(0、1%)得气体(FLCO),呼出得气体被收集到另外一个肺量仪或气袋内,几分钟过后测量呼出气袋内CO得(FECO),那么CO吸入量(FUCO)可由下式计算:FUCO=FICO-FECO×100%FECOFUCO受受测者通气水平得影响,若受试者分钟通气量低可造成FUCO得值小,甚至在弥散功能正常人也会这样。这种方法并不能测出DLCO,因为测试过程中没有测定PACO。FUCO仅仅就是一个简单得筛选方法,即在保持恒定得分钟通气量得基础上,如果FUCO正常,那么受试者得肺弥散功能一般来说就是正常得;如果FUCO下降则表明受试者得肺弥散功能有可能受损。(二)单次呼吸法(Single-BreathMethodSB)该法最初于1915年由Krogh报告,以后于50年代由Forster与Olgilive等加以改进并应用于临床,又称改良Krogh法。测定步骤:受试者呼气至残气位,继之吸入含有0、3%CO、10%He、20%O2以及N2平衡得混合气体。受试者吸气至肺总量位,屏气10s以后呼气至残气位。在呼气过程中,气体中水蒸气被吸收,为了保证避开腔气体得干扰,测定就是在呼出了头1000ml得气体后开始得,连续测定CO及He浓度。该法测定时化波器上所描绘图形如附图示。为了计算CO弥散量,需测定弥散开始时与屏气后肺泡气CO浓度,后者可测定呼气末CO浓度,代表肺泡气CO浓度,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