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汉字手抄报资料说文解馋文字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字手抄报资料说文解馋文字稿.docx

上传人:gjh0927 2020/6/20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字手抄报资料说文解馋文字稿.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字手抄报资料说文解“馋”都知道中国人最讲吃,换句话就是特馋。林语堂先生说,见到一种鱼类,德国人先考虑“分类学”,中国人想的却是红烧?清蒸?馋到“不能冷静地观察一条鱼”,就没法研究动物学。就连“馋”这个挂在嘴上的词儿,到底什么意思,也没人捉摸。“馋”很微妙,不容易认识。这个汉字出现得就意外地晚,东汉的《说文解字》里还找不到呢。《辞源》举出的最早例句,是唐代白居易的诗“慵馋还自哂”,笑自己又懒又馋。比他稍早的韩愈还把“馋”用在月食上,形容天狗贪吃大月饼。宋代“馋”字才大为流行,苏东坡诗中多次出现,例如管一位爱吃竹笋的清官叫“清贫馋太守”。《辞源》解释“馋”是“贪吃”,等于想多吃,吃什么不论;《辞海》讲得更准确些:“贪嘴”。我在饮食史方面下过功夫,发现的例句大大早于《辞源》、《辞海》,是在西汉哲学著作《焦氏易林》中;更难得的是意思上也相当准确:“舌馋于腹”。这叫人想起了钱锺书讲的肚子跟舌头吵架的有趣寓言:舌头非常乐意吃馆子,肚子抱怨说:你贪馋却要我辛苦。作为酒囊饭袋的“肚子”是吃的代表,而作为赏味器官的“舌头”是“馋”的化身。中国的饮食文化这么发达,国人都没能弄清“馋”的定义,那洋人就更甭指望了。查查《汉英词典》里跟“馋”对应的gluttonous意思是“暴食”,还有greedy,是“贪吃、贪多”。形容馋,中国文言成语常说“馋涎欲滴”,英语里只能描写成“让人舔嘴唇”、“让人嘴里出水”,馋涎是清水吗? “馋”确实够得上一个研究课题。梁实秋先生曾经涉及,可惜浅尝辄止了。他有篇文章就叫《馋》,《雅舍谈吃》里不收。他说:“馋,在英文里找不到一个十分适当的字。罗马暴君尼禄……常见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馋。”提起馋涎,上年纪的人就想到那个俄国生理学家说的“条件反射”,说狗听见喂食的声响就会“嘴里出水”。狗改不了吃屎,它的嗅觉比人高出几千倍,当然不是闻不见臭味,但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