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扬州行政区划.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扬州行政区划.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0/6/20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扬州行政区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扬州区划调整信息集锦(五)扬州“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昨天上午,全市“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在广陵区杭集镇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燕文出席并触摸水晶球启动“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市领导洪锦华出席并讲话。近年来,我市立足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大力推进城镇化、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名城特色不断彰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但目前我市城乡建设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总体不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庄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还不够集约,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加快破除。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作出了统筹城乡建设、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决策。昨天,我市正式启动了“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致力为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和谐的生活环境。王燕文在启动仪式后,与大家一同深入杭集镇八圩村、双隆村、杭集村,参观村庄环境整治现场。她对杭集双隆村“扬州船村”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相关方面以“美好城乡建设行动”为契机,在建设好、美化好城乡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努力推出一批乡镇旅游景点,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名村,大力彰显精致扬州的城市特质。洪锦华在启动仪式上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城镇化战略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当前城乡建设的中心工作和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一着不让地大力推进。要强化城乡规划的导向作用,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努力提升城镇功能和品质,深入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让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呈现在我们面前。启动仪式上,市城乡建设局、高邮市政府、广陵区杭集镇作了表态发言,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市政府签订了“村庄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扬主持启动仪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瑞芹、市政协副主席朱正海参加相关活动。各县(市、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同志,市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吞并江都大扬州走长江战略/184_186_/-11-2410:37 时代周报在地级市里体量属于“轻量级”的江苏省扬州市日前迎来一次扩容。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扬州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原先由扬州代管的县级市江都,变身为扬州的一个区。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扬州市区“长大”一倍多,从原先的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扬州“长大”一倍多11月20日上午,江都开往上海的大巴驶出车站,行至江都一个十字路口,司机指点右方的江都一号路,说:“这条路以后就连扬州文昌东路,直通市中心的文昌阁。”车上几位乘客同时感叹:“现在是扬州人喽!”11月14日,扬州市正式就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召开了动员大会,宣读了《省政府关于调整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就《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并宣布了相关干部任免决定。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二是将扬州市邗江区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并入扬州市广陵区;三是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先体量偏小的扬州市区“长大”一倍多,土地面积从原先的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则从981亿元提升至146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328亿元增长到437亿元。这并不是扬州第一次调整行政区划。历史上的“大扬州府”,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一分为二”的分割。1996年,原属扬州的泰州、靖江、泰兴等县被划出,成立泰州地级市。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2000年12月,邗江撤县建区,2002年,郊区更名维扬区。这次最新调整后,整个扬州地级市虽未扩容,但市区东扩,明显“增肥”。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此次市区扩容,官方说法是扩大中心城市规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科学决策,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市区政区结构、更好地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认同。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行政区划调整是让要素不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