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探究水的组成》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学时间2011年10月执教者顾克莉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并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还进行了对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解释,把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运动较好地联系起来,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元素。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普通中学九年级学生,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早已有所了解。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空气、氧气等物质及元素符号的基础上,水作为初中化学中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带着这种好奇心来关注电解水的实验,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了认识。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采用“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教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经过归纳,学会简单的知识。2教学手段采用电子教室教学,直观形象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3学法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实验(演示)教具直流电源、蒸馏水、水的电解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等。教学支持资源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图片多媒体演示文稿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地球是水球的动画,水—人类朝夕相处的朋友!对水的知识你知道多少?观察思考把学生带入“水的组成”的教学情景,从而引出水的物理性质。演示文稿。,提问这两张图片表现了水的什么特性呢?:提问:水分子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追问:怎样证明水的元素组成呢?老师:适时引导,一种办法就是把水分解,鉴定它的分解产物,再推断组成,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与事实:介绍水电解器及电解液,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试着写出文字表达式。投影演示文稿实验分析及结果。质疑: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如果把你缩小到分子般大小放到水中,通电的时候你会观察到什么?”用多媒示动画“电解水的微观解释”。解水的微观解释”体展示动画“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学生]、: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根据生活经验讲述一些水的物理性质,如:色、味、态观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略)学生猜想(略)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进行讨论、交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