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分封制 P6 (1 )含义: 授土授民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的制度。(2 )受封者义务权利: 义务:朝见述职、缴纳贡赋、随从作战、镇守疆土权利: ①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②独立管理辖地内政基本自主③可进行再分封 2. 西周宗法制 P6-7 (1 )含义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 )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P4 课前提示二(1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 )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 、补充与拓展: 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 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 、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 过程(略); 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 、军事上的巩固: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8 (1 )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①称号:始皇帝, 自称“朕”, 命为“制”, 令为“诏”, 印称“玺”(皇帝独尊) ②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 ③皇位终身且世袭(皇位世袭) (2 )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②九卿:丞相之下, 分管各项具体政务, 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特点: ③特点: 分工明确, 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3 )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①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②郡的下级机构:县道③基层: 设计乡、里( 行政)、亭( 治安、公文传递)等(4) 特点: ①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3 )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三、评价: 1 、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四、知识拓展: 1、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君权和相权; 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一、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P14-15 1、汉初:丞相有相当大权力; 2、汉武帝设置中朝(或叫内朝)参与决策机要,削弱丞相等外朝权力; 3、唐代: 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 完善于唐。三省的各自职责: 中书省( 起草政令); 门下省(审核) ;上书省(执行)。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 ;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4、宋代: 措施: 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 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评价: 相权进一步削弱, 皇权加强; 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 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监察制度: 1 、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1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2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3 )唐朝:御史台;(4 )宋朝:提点刑狱司。(5 )元朝:御史台。 2 、评价: (1 )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 )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三、选官制度: P14-15 1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 )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2 )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3 )世袭。 2 、察举制: (1 )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2) 选官依据: 品行和才能。( 品行中孝、廉是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