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84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glfsnxh 2020/6/20 文件大小:8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开课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实验室南实511班级通工四班姓名王雅文实验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实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实验项目名称开课系(部)及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实验日期2015年11 月31日学生姓名王雅文学号B0411专业班级通工四班指导教师梁强实验成绩教师评语: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操作方法:□有创新□有改进□合理□有缺陷2实验结果:□一次成功□改进后成功□不成功3文字表述:□简明通顺□重复冗长□没有实质内容4实验态度:□严谨认真□循规蹈矩□敷衍应付5课堂评价:□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教师签名: 批改时间: 年月日实验一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交织的特性;交织产生的原理及方法;掌握交织对译码性能的影响;二、实验器材主控&信号源模块一块6号模块两块双踪示波器一台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通过主控模块选择信道编码的方式,信号源产生数据信号进入信道编译码模块,信号先进行串并变换,然后根据编码规则查表变换为相应码型,再由FPGA完成检纠错。编码信号最后经过一个逆过程译码输出。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卷积码编码及交织规则验证概述:本项目通过观察并记录编码输入与卷积交织输出波形,验证卷积交织编码规则,并对比无交织编码结果验证交织规则。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CLK模块6:TH2(编码输入-时钟)提供编码位时钟信号源:PN模块6:TH1(编码输入-数据)编码信号输入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卷积编译码及交织】。将拨码开关S16#拨为1100,即为卷积码编码及交织功能。将拨码S36#拨为0000,即无错模式。按下S26#系统复位键。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编码输入信号及时钟为8K,送入系统进行卷积编码及交织。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1)用示波器观测编码输入数据TH16#,读出并记录15位PN序列码型。(2)用示波器分别接输入数据TH16#和卷积编码及交织输出数据TH56#,以TH1作为触发源,观察卷积交织输出。实验项目二卷积及交织检纠错性能检验概述:本项目通过插入不同种类不同个数的误码,观察译码结果与输入信号验证卷积交织的检纠错能力,并且对比无交织编码的检纠错能力,验证在突发错以及连续错中,交织与否对检纠错性能的影响。1、关电,保持实验项目一连线不变,再在另一块6号模块上设置卷积译码与解交织功能,继续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注:实验项目一中的用到的6号模块主要完成卷积编码及交织功能,这里简称“1#模块6”;用于完成卷积译码及解交织功能的6号模块,这里简称“2#模块6”;连线时注意区分。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1#模块6:TH5(编码输出-编码数据)2#模块6:TH7(译码输入-数据)送入译码1#模块6:TH6(编码输出-时钟)2#模块6:TH8(译码输入-时钟)提供时钟1#模块6:TH4(辅助观测-延时输出1)2#模块6:TH9(辅助观测-NRZD-IN)延时观测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卷积编译码及交织】。(1)将1#模块6上的拨码开关S16#拨为1100,即为卷积码编码及交织功能;将拨码S36#拨为0000,即无错模式;按下S26#系统复位键。(2)再将2#模块6的拨码开关S16#拨成1101,即为卷积码译码及解交织功能。按下S26#系统复位键。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输入数据为8K,通过1#模块6进行卷积编码及交织,再经过2#模块6完成卷积译码及解交织。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1)对比观测1#模块6的编码输入数据TH1与2#模块6的译码输出TH10,验证卷积交织和译码及解交织功能。(2)将1#模块6的拨码开关S3拨成0001(即插入突发错),按下1#模块6以及2#模块6的S2系统复位键。对比观测输入信号与译码输出结果,验证卷积交织的纠错能力。注:为了便于观测,1#模块6的测试点TP4是对输入信号的延时,对比2#模块6的TH10译码输出,这两个信号是同步的。(3)分别观测插错指示与误码指示,验证卷积交织的检错能力。(4)将1#模块6的拨码S3拨成0010(即插入连续错),按下1#模块6以及2#模块6的S2系统复位键。重复步骤(2)(3),验证卷积码及交织的检纠错能力。五、实验报告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2、分析交织原理;3、分析交织对译码性能的影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移动通信系统实验项目名称开课系(部)及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实验日期2015年月日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教师评语:实验成绩评定1实验操作方法:□有创新□有改进□合理□有缺陷2实验结果:□一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