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永远在路上涟源市人民检察院刘举成说起读书,不免就要谈到我的父亲。父亲出生在农民的家庭,生活比较拮据,可爷爷勒紧裤腰带也要让父亲去读书,于是父亲成了他们那座村庄、那个年代极其珍贵的第一代工农兵中专生。父亲是个爱读书的人,并常常将读到的书讲给我听,虽然听不大明白,但从那时父亲的神态中,我隐约感觉到读书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这是我最初对读书的印象。中学时期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看了些名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丹尼尔•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等等。刚进大学之门,那时的我最多的还只是对武侠人物的膜拜,整整一年的时间,我把学校图书馆的武侠小说看了一遍。但我从很多同学博学的风采中发现了自己知识的落差,便开始恶补我的阅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艾青诗选》等等搬上了我的书桌,我也慢慢回到了读书的轨道。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我进入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工作。主动亦被动的,参考书便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自己和书之间少了一分乐趣,多了一分辛苦。去年年底,我调入涟源市检察院,从事检察宣传工作。院党组非常重视学习,为干警读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开展“检察文学沙龙”、“检察大讲堂”,专门购置了各类书籍,还开设了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为读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这让爱读书的我如鱼得水。在长期的读书经历中,我也积累了一些读书的感悟:一要吃得苦。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变革热潮涌动,“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内在压力不断向我们涌来,我们只有发奋苦读,手不释卷,才能应付挑战。二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升华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突破。当然,在广泛涉猎时还要注意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如同吸氧,获得的教益深刻而持久。三要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善于动笔,把所感、所悟、所见、所闻,有时甚至是一两句格言警句及时记录下来,加深印象,以备后用。一路走来,读书伴我成长,教我如何做人做事,给我的人生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动力,让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走向一个新时期的检察干警。我要把读书当做一种境界去追求、一种素质去培养、一种操守去坚持、一种乐趣去享受,让读书的热情经久不衰,做一个读书的检察官、优雅的检察官、有文化的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