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与安全ppt演示幻灯片.ppt

格式:ppt   大小:297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与安全ppt演示幻灯片.ppt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0/6/21 文件大小:2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防护与安全ppt演示幻灯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个人 防护与安全2014年10月1内容概述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个人防护的装备和使用防护用品的穿脱程序现场安全2概述疾控机构人员在参与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处置的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子,或暴露于不同病原体的威胁之下,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个人防护是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生物、放射性污染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以防范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防护规程的制定、防护装置的选择和使用等。标准预防:是指认为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必须采取预防措施。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设施,任何个人和组织不能违反防护规律,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4需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事件:1、接触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以及病例的相关污染物。2、采集、保存和运输病例的相关标本。3、接触可疑的媒介生物。4、遭遇生物恐怖袭击。5、不明原因疾病,尤其是怀疑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5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个人防护基本原则 1、当暴露在危害健康的环境中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装置 ;2、在充分了解各类防护装备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根据环境中的有害因子及污染程度,选择防护水平; 3、现场工作人员应经过系统的个人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正确和熟练使用; 4、建立管理机制,对包括选择、购买、人员筛选、人员配备、使用培训、维护、洗消、废弃等各环节进行规范 。传染病防护的基本原则 1、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选择防护种类 2、根据与传染源的接触程度实施分级防护 3、传播途径不明的传染病原则上采用最高防护 4、消毒人员除防护微生物外,还需要防护消毒因子6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一、接触传播的防护要求1、在现场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或接触有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2、手套在接触了高浓度病原体的物品后必须更换。3、离开污染物现场之前必须脱去手套,并用抗菌肥皂洗手。4、在脱去手套后不要再接触任何可能带有病原体的物件表面。注意:在以下情况要加穿隔离衣:与患者或者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有大面积接触式;与大便失禁、腹泻、有造瘘口、有辅料不能控制的引流或伤口有渗出的患者接触时。7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二、空气传播的防护空气传播的定义:指一些小于5um的病原体可漂浮在空气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时发生感染。1、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或现场接触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进行可能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戴防护服。穿脱防护用品时应注意:①医用防护口罩持续使用一般不超过6-8小时,与污染和潮湿时应及时更换;②接触多个已经确诊的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以连续使用;③接触不同疑似患者时,要及时更换防护服;④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⑤戴医用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8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三、飞沫传播的防护飞沫传播是指当患者或带菌者咳嗽、打喷嚏、交谈、或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呼吸道吸痰时,病原体通过飞沫溅到易感者的结膜、鼻腔、口腔。飞沫直径大于5um,常常不会溅到1m以外。1、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2、进行喷溅诊疗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3、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9个人防护的原则与要求四、虫媒传播的防护(一)、蚊类的防护1、在工作室或帐篷使用药物处理的蚊帐,以减少蚊虫的侵害;2、在窗纱上使用含有拟除虫菊酯的涂抹剂,可以阻止有害生物的进入;3、在现场进行采集生物样品时,应进行除虫菊酯的滞留喷洒,以减少有害生物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攻击机会;4、穿较宽松的长衫、长裤、,避免穿凉鞋,以免减少皮肤外露;5、在有大量蚊虫等飞虫活动的空间,应使用驱避剂或杀虫剂处理过的防蚊纱罩,以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头部和颈部。(二)、脾螨类、蚤类防护1、进行啮齿类、野生哺乳类、鸟类接触和采样时,应将将捕获的小型动物放在鼠袋中,用***麻醉,使体外寄生虫致死后进行操作,并在现场地面进行高效******菊酯喷洒,以杀死病媒生物。2、在滋生地及活动场所附近开展工作时,将驱避剂涂抹于皮肤的暴露位置,开展蚤、脾螨传播疾病调查时,应穿防护服、防蚤袜、以有效防护媒介生物的攻击。3、在鼠疫等疫情处理时,工作人员应避开蚤、脾、螨的活动区,不能在獭洞、鼠洞等鼠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久坐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