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金融风险 案例 流动性风险.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风险 案例 流动性风险.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风险 案例 流动性风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流动性风险 2009 年银监会印发的《[1]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将流动性风险定义为: 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 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形成原因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流动性困难。当一家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它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变现资产来获得充裕的资金, 因而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极端情况下, 流动性不足能导致银行倒闭。表现第一, 流动性极度不足。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 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 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 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第二, 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从这个角度看, 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第三,筹资困难。从这一角度看, 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 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 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在这些内部因素中, 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 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 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 或次数突然增多, 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因此, 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分类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1、资产流动性风险: 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 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 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2、负债流动性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 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 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筹资能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原有的筹融资安排, 迫使商业银行被动地进行资产负债调整, 造成流动性风险损失。这种情况可能迫使银行提前进入清算, 使得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银行破产。银监会新指标为了提升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有效性,在“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以外, 监管当局又引入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两个指标。 10月 12 日,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下称《办法》) ,明确了对于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四个主要指标,即: 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贷存比和流动性比例。该《办法》是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拟自 2012 年1月1日起实施。 1、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 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 30 日的流动性需求。流动性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