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宗萨钦哲仁波切:止观.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宗萨钦哲仁波切:止观.doc

上传人:875845154 2016/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宗萨钦哲仁波切:止观.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宗萨钦哲仁波切:止观佛教一切宗派的修行都包括了止观的技巧, 连金刚乘也不例外。止观是一切其他禅修技巧的基础, 它能产生宁静、专注与清明, 这些都是使其他修行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经典,止观包含了最初到最高所有禅定的菁华。“止”使你的专注范围变窄, 因此减低了心灵的造作, 创造一种宁静的状态。这并不表示你的心变得狭窄了; 你的心愈宁静, 就愈宽广、愈柔和, 这使得你想怎么用它、什么时候用它, 都能随心所欲。然而, 如果只有宁静, 无法让你体会“空性”的见地: 所以,由“观”产生的锐利洞察力,也是必要的。如果你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想要看东西, 你同时须要点燃一根蜡烛, 并保护它不受干扰, 因为摇晃不定的烛光不能让你看清楚东西。同样地,“止”保护你的心不受干扰,而“观”则提供光亮让你看得见。一旦“止”平静了你的心,“观”加大、加深并使心更清晰、更敏锐地去认识心的本性。如果把你的心比喻成一个小湖,“止”的状态就好比是风、落下的小石子、漩涡等所有会形成涟漪的干扰因素都中止了,水面一片平静。由平静产生清晰,使你能够看到湖底的景象、鱼以及其他栖息的动、植物。“观”就是使湖能显示它美丽本性的清明,因此“观”就是洞彻现象本质的智慧。不过要产生“观”之前, 心必须先用“止”调柔才行。平常我们的心到处乱跑、东蹦西跳, 就像尾巴着了火的猫一样, 完全失去控制; 烦恼波涛漫天汹涌, 念头追逐紧密相连,念头之间的间隔一点都看不出来。由于浓密的混乱状态, 光线也照不透, 所以你无法看清任何事物。把注意力集中在“止”的修行, 多少可以帮你远离心的疯狂境界, 让你能注视它, 而不会完全地卷入紊乱中, 受它的控制。当念头和烦恼生起的时候, 如果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 既不搅乱它, 也不捏造更多的念头,那么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只要你不做什么,心就会静下来,这时候,“观”的光明才可能进入你的心中。修“止”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心得到“轻安”,它表示心受到良好的训练,使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放弃粗重的****性。就像你非常喜爱一位朋友,她能让你觉得“轻安”,以致于当你忙完一天的工作, 依约去见她的时候, 不论刚才多么疲惫, 只要一见到她, 所有的倦意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立刻神清气爽、充满活力,可以面对任何挑战。通常我们无法让自己的身体和心依照意愿行动, 因为它们都是****性的奴隶, 而****性就是在时间的过程中, 那些我们经常依循的成规。当我们由这些****性中得到自由并能控制身心的时候,那就是“轻安”。例如,你可能想提早一、两个小时起床来修禅,却无法克服赖床的****惯;当你****惯修“止”之后,只要你一想到修“止”,身体就不会背叛你而会立刻起床。一般上,当你坐在蒲团上试着修****慈悲或空性的时候,常会发现心与自己意愿相反:不是在期待计划将来, 就是在回忆过去的事情。当你能够阻止心这样做的时候, 就是“轻安”。通常, 心的“轻安”先发生, 然后身体逐渐生起“轻安”。“轻安”从非常微细的层次开始,然后慢慢地进入比较粗重的层次,最后从外表也看得出来。在你开始修行“止”之前, 应该先聚集顺缘或友善的环境, 以便能好好修行。什么是合宜的外境, 依个人情况不同。合宜的地点是需要的: 大部分的人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 但是也有少数的人觉得,在极吵闹的环境中,“止”的功夫反而更好。修行的地点温度要宜人, 同时应该整齐清洁,因为紊乱也能间接干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