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杜甫赠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杜甫赠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

上传人:sunhongz2 2020/6/2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杜甫赠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赠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赠李白》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赠李白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注释]①天宝三载四月,杜甫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第二年秋天,二人鲁郡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飘蓬:草本植物,秋随风飘荡.③丹砂:朱砂。葛洪:东晋道士“神仙丹药”大师。8.《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请根据诗的内容,概括李白“一生小像”.?①他如飘蓬一般过着漂泊的生活②才华横溢③有痛饮狂歌的豪放④转而求仙未得⑤他渴望舒展怀抱却不被朝廷重用。9.①对李白如蓬飘零,放荡不羁的诗酒人生和求仙生涯的怜爱和惋惜②“空度日”表达对李白身世落拓堪悲的内心痛苦。“为谁雄”是对李白渴望舒展怀抱但未能伸展的哀怜及对其寂寞的同情。③表现了自己与李白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赏析一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七绝《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七绝《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今译]秋天我与你相逢的时候,你还有如飘蓬一般在云游四海;然而,你在求仙炼丹方面未有所成,一定会觉得愧对精于提炼”神仙丹药”的大师葛洪;壮志难伸的你只能痛饮美酒,口呐狂妄的话语,虚度春秋;你虽自视甚高,但你在我眼中依然是天上谪仙,酒中豪杰,诗坛巅峰,堪称人间狂客!当世之雄,舍你而谁?![背景]天宝三载四月,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天宝四载,二人又同游齐赵,他们一同驰马射猎,赋诗论文,相爱如弟兄。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诗中慨叹二人漂泊不定,学道无成。”痛钦”二句,既是对好友的规劝,也含有自警之意,语重心长,可见二人友谊之诚挚。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杜诗镜铨》引蒋弱六语:”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赏析二]杜甫的这首《赠李白》,是在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写就的。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李白尚远游,一生如”飘蓬”,云游四海,浪迹天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李白是扶风而起的大鹏,只有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激荡风云中,他才能扶摇直上,振翼搏击,俯瞰寰海,傲视苍穹。李白是心怀天下的布衣卿相,面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翻浪涌,他慨叹人生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