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信用社如何发挥基层支农主力军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金融的主要任务和光荣历史使命,党的16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三年强调积极发展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创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农村金融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农村信用社作为根植于农村的金融机构,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运用,采取措施,加快步伐,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乂好乂快的发展。这就要求信用社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其特色,以创新理念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创新理念引领工作开展。一、 从政策机遇来看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力度空前,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打出了一套刺激经济增长的“组合拳”。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国家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扩大投资安排的领域首要是“三农”,其次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重点关注民生,拉动消费。各种惠农措施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二、 当今新的形势农村信用社既要正确估计金融竞争所带来的冲击,更要站在政治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发挥“当地资金用在当地”的特色效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在稳固根据地,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紧跟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金方位发展。三、 支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地方行业政策限制,制约农村信用社支农业务的拓展。当前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渠道相对单一,加之一些地方行业政策对专项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的限制性规定依然存在,使我信用社在金融竞争市场上处于劣势。这些业务贯通和政策取向等客观因素给农合行造成了在城、乡资金组织上的障碍,造成支农的后劲不足,进而影响了支农业务的进一步拓展。2、 风险补偿机制缺位,贷款“两难”现象仍无法消除。目前,农村信用社除农户小额信贷外,其他贷款品种都须提供抵押或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使用权不得用于抵押”,多数农户和农村经济实体因缺少足值“有效”的抵押品和担保;同时,农村地区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造成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现象。3、 金融产品创新水平有待提高。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三农”对高效快捷金融品种和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需求与日俱增。而目前农村合作银行服务手段仍然以存款、贷款、结算三大传统业务为主,金融技术创新、工具、理财等创新产品儿乎是一片空白,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需要。4、 经营风险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信贷资产是我国农村金融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关系着农村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当前,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刚刚过去,市场在众多主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银行业的信贷资产,对银行业的防控、化解风险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控制存量贷款,管好增量贷款、用活流量贷款,如何增强银行业的经营风险能力是进一步增强支农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四、如何应对存在的问题1、 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提高农村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金融创新需要应好的经济土壤,由于农业的弱质性,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以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风险基金,补贴给支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