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erterye 2020/6/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基础阶段,它要成为完全意义上公共物品,必需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满足任何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并取消任何收费;二是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均衡。据统计,%,①基本上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平等。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明显不均衡,其中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尤为突出,而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教育均衡基础与前提,因而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教育资源配置内涵与外延(一)教育资源配置内涵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各级政府或其他投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将所拥有有限教育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式与程序配置到各级各类学校中,以取得好办学效益。(二)教育资源配置外延教育资源主要包括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三个方面。其中:财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而进行经费投入;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发展教育事业中所需固定资产投入,包括教学场地、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与实验设施等办学条件;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所拥有师资总量与规模,也就是师资队伍。那么教育资源配置就包括财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源配置。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由于教育资源包括财力(经费投入)、物力(办学条件)、人力(师资队伍),以下现状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经费投入不均衡我国义务教育低水平普及阶段,除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占GDP比例偏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整体比例与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比例偏低外,最明显特征就是经费投入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直接体现在义务教育生均经费上。这里选取生均教育经费进行考察是因为生均教育经费是反映教育经费情况根本指标,它能够比较准确反映出教育经费提供与使用程度,也可以通过它观察教育经费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程度。根据2003年至200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出来以下我国城市与农村初中与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状况表格,如下表1: 为了方便看出城市与农村生均教育经费差距,以上表格可以反映到如下两个折线图,图1是全国初中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比较,图2是全国小学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比较。通过这两个折线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与农村生均教育经费存在着不小差距,而且五年来都没有缩小趋势。(二)办学条件不均衡国家教育督导团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中显示:2004年,∶1;∶1。③许多城市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而农村很多学校校舍不足,设备短缺,办学条件还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最低要求。城市重点学校可以得到数千万元政府财政资助,拥有先进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与体育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而农村学校只能在破旧教室里上课。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与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与转移支付不断增加,城乡之间在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方面差距仍然很大。(三)师资队伍不均衡 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7年,%,,%,。它反映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