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共20分,每空2分)。下面每道题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共20分,每小题1分)-上部到下部--颞叶-顶叶-(共20分,每小题5分)(2分)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为怯生。(3分)(2分)而放弃眼前的较小的好处。(3分)。(2分)用眼睛控制手的活动,并把手准确地伸向物体所在的方位。(3分)(2分)长于对另一对象的注视,(2分)说明婴儿对第一个对象表现出了“偏好”。(共22分)1.(6分)其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标准的:(1分)口唇期(0-18个月);(1分)肛门期(8个月-4岁);(1分)性器期(3-7岁);(1分)潜伏期(5-12岁);(1分)生殖期(12-20岁)。(1分)2.(5分)-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1分)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1分)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1分)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1分)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1分)3.(7分)塞尔曼采用的研究手段是两难故事法。(1分)他把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1分)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约3-6岁)(1分)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约6-8岁)(1分)阶段2自我反省式观点采择(约8-10岁)(1分)-1-1分)(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约10-12岁)(1分)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约12-15岁)(1分)4.(4分)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实验检验了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自我中心性,即从自我的角度去解释世界,儿童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1分)实验结果:大多数6岁以下的儿童选择的照片与他们个人的观察角度一样,而非是娃娃所看到的景色。由此,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了解别人的视角和观点。(3分)(共18分)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在6、7个月时,基本都能与母亲形成依恋。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儿童的依恋表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安全型依恋(65%-70%)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很安逸地玩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母亲,更多的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