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7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小雄 2020/6/30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2-12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精神,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结合实际,特制定《楚雄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一、 基本情况楚雄市地处滇中,山川秀丽,资源丰富。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86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乙类开放城市,199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楚雄经济技术开发区。楚雄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昆(明)腕(町)公路线上,东距昆明162公里,西距大理178公里,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14镇5乡、154个村(居)委会,居住着汉、彝、伊I、苗、白等民族。2003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工业企业2799户,其中中央、省属企业5户、州属企业14户、市及市以下企业2768户、其他12户°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市辖区实现生产总值(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7元。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二、 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市情分析楚雄市是彝州的首府,通过“九五”期间《楚雄市市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十五”前三年的努力,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市辖区生产总值居全州十个县(市)之首,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列第6位,在全国19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中排列第5位;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分别排列第8位和第27位。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重大举措,为我市经济振兴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具备许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二是州委、州政府把楚雄市建成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现代化中等生态城市的决策,将右力地促进楚雄市城市化进程,城市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将进―步增强;三是丰富的矿产、水能、旅游、物种资源,良好的气候,滇中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四是重点发展的烟草及配套产业、天然药业、畜牧及绿色食品产业、商贸旅游业、能源冶金业已形成较好的基础;五是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委会通路率达100%,通信条件大为改善,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六是市委坚强领导,政府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支持配合,全市上下思改革、谋发展,团结干事,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楚雄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民增收缓慢,农业产业化推进困难;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入不足,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县域经济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对外开放不够,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就业压力加剧。(-)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州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以及把楚雄市打造成为云南天然药都和工业重镇的目标,以特色经济为重点、城市化为载体、改革开放为动力,认真实施“工商强市、城市带动、引资兴市、项目支撑”四大战略,着力建设烟草及配套产业、天然药业、畜牧及绿色食品产业、商贸旅游业、能源冶金业五大重点产业,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则1、 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开放的环境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和右效保护资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深化市情认识,因势利导,重点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色支柱产业,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3、 市场引导,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困绕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协调、优势互补、资源联合开发、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