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doc

上传人:PAN 2020/6/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就是无止境相遇最近读了帕克?帕尔默写《教学勇气》。他说:“教学就是无止境相遇。教师要对新相遇保持开放心态。”这使我想起去年我对歌曲《秋天多么美》三次教学经历。第一次相遇这次教学对象是我园大班幼儿,对这个班幼儿知识经验、思维与语言能力我比较了解。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最大化地开放幼儿学****空间,通过一系列递进式挑战性问题,充分调动幼儿学****动机。如引领他们不断地思考歌词是什么,有否相同地方,第一二段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相同;根据第一二段歌词推测第三段可能唱什么,什么地方可能与前面两段相同,什么地方可能与前面两段不同,等等,引导他们在比较、概括、推理过程中主动学****歌曲。虽然歌曲结构复杂、歌词文学性强。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互动,教师与幼儿都享受到了互动愉快,教学过程展开犹如教师与幼儿在共同“舞蹈”,教师与幼儿成为真正共同体。这次活动使我感受到酣畅淋漓愉悦,认识到大班幼儿在比较、概括、推理方面发展潜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同样可以展开以思维发展为主学****活动。第二次相遇这次教学对象是南京一所幼儿园中班幼儿,是我不熟悉幼儿。由于是临时将教学班从大班改为中班,我没有时间思考与调整预设教学方案。于是,我只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往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与学****规律认识,通过观察此班级幼儿真实水平,根据现场状况逐步打开教学空间。我在保留本次教学活动核心价值――让幼儿自己通过发现规律、比较、推理方法展开学****前提下,根据中班幼儿不理解农作物概念,歌词内容复杂等可能造成幼儿学****障碍因素对原有设计进行调整:(1)将边讨论边画图方式改成直接告知。(2)将与幼儿讨论歌词后现场画图,改成直接呈现图片。(3)降低对第三段歌词推理难度,将“有可能唱什么农作物”改成“还可能唱什么植物”。根据中班幼儿认知经验,我设想答案可能是桃花、大树、小草等植物,但在教学现场,幼儿受到刚学过第二段歌词中“稻花”影响,推测第三段可能唱桃花、菊花、梅花等“花”。这时,我并没有将答案硬往预设“植物”上引,而是进一步降低难度:“哦,你们推测第三段可能是不同花,那么第三段到底唱是什么呢?与你们推测是不是一样呢?”我紧紧抓住此环节核心目标――让幼儿对将要进行学****任务产生兴趣,主动关注第三段歌词,学****根据第一二段歌词结构与内容推测第三段歌词。在这个过程中,降低认知难度。使其符合该班级幼儿学****水平。同时,我还在教学技术上作了调整:(1)充分利用图片解决幼儿不认识棉桃、稻花与高梁问题。(2)更多地引导幼儿看图比较、归纳歌词异同点。(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放慢教学节奏与语言速度,引起幼儿对图片与歌词异同点关注。这次教学经历使我对这一教学内容与中班幼儿学****能力有了全新认识。中班幼儿学****热情并不比大班幼儿弱,他们也能够积极进行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他们同样能够与教师展开对话,同样具有与教师“共舞”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空间,给予适宜引导。第三次相遇这次教学对象是湖南长沙大班幼儿,我听说他们已学过这首歌曲,但不了解学到何种程度。活动开始后,我刚演唱歌曲第一段时,所有幼儿就跟着我唱了起来。我问:“你们学过这首歌了?”幼儿齐声告诉我:“我们老师教过了,我们都会唱了。”我当时有些懵了,但立刻思考并调整教学计划:先了解幼儿对歌曲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在幼儿原有水平上推动他们进入下一步学****活动。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