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分布式智能交换解决方案-交换机解决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布式智能交换解决方案-交换机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6/30 文件大小:1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布式智能交换解决方案-交换机解决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布式智能交换解决方案■交换机解决方案今天的交换网网络结构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ASIC芯片、网络处理器的广泛应用,光纤的大规模普及,三层交换机的飞速发展,使得以太网交换机也由网络边缘应用逐步走向了网络中心应用。传统意义上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如今已经成了园区网、城域网的主流组网技术。在这种技术背景下,今天的企业网的架构模式基本上都是核心设备为两台或更多的高端三层交换机,通过光纤以千兆作为骨干连接网络边缘的中低端交换机,而边缘交换机则通过10/100M连接到桌面终端系统。而对面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而言,无论规模大小,都把信息处理与网络通信系统作为基础设施和生产工具,以求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这种对网络极度依赖的企业运转模式下,如何保证网络不出问题?出问题后又如何快速解决问题?随着业务的扩展网络应该如何扩展?这些都要求企业的网络具有高可靠性、高管理性和灵活的扩展能力。而目前企业网则通过如下方式来提供解决方法: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强调的是设备的高交换能力和高可靠性,因此网络中心大都采用两台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机架式核心交换机组成,设备本身互为冗余备份,通过VRRP技术实现与网络边缘交换机之间的网关备份功能。机架式设备本身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只要通过插卡就可以满足扩展的需要。网络边缘在企业网的网络边缘,主要完成终端接入功能。看重的是端口密度和扩展性,当然可靠性也不容忽视。考虑到成本,一般采用的是盒式交换机,可以通过堆叠或级连的方式进行端口扩充,通过S7P/RSTP/MSTP等方式来提高网络链路的可靠性,利用链路聚合技术来增加上联带宽,提高性能,同时提高中心和边缘的连接可靠性。网络管理目前的网络管理大多是通过基于SNMP的网管软件来完成。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或WEB网管方式来直接管理设备。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则采用单独的网管软件或平台对整个网络和设备进行管理。传统组网方式的不足可靠性现有组网方式下,对可靠性的保证都是通过设备冗余和链路冗余来实现的。而在技术上,则采用的是VRRP、STP/RSTP/MSTP(下面统称STP)、链路聚合方式来提高网络中设备和链路的可靠性。通过VRRP和STP的技术虽然可以满足了大多数情况下可靠性的要求,但其还是有着一定缺陷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实现里并没有把互备的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是融入主备的概念,是一种主动/被动方式,过分强调了冗余,因此在负载分担上出现了不足之处。首先在VRRP技术中参与VRRP的每台设备的所有网络功能都是独立运行的。只是在作某一VLAN的网关时分为一主一备,正常状况下只有主设备为该VLAN的数据提供转发服务,而备份设备完全是处于闲置状态。这不但形成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状况,而且造成了备份设备的极大浪费。对于这个问题,传统解决方案是通过规划,将不同的VLAN网关指向不同的中心设备,比如中心交换机A和B作VRRP,其中A充当VLAN1的主网关,B则当VLAN1的备份网关,对VLAN2而言,则B是主网关顼是备份网关。这样就人为的将数据流分散到两台中心交换机上,实现负载分担。当然,这种分担方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且不说其前提必须存在多VLAN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即使有多VLAN,每个VLAN的数据流大小也各不相同,对中心交换机造成的压力也完全不均衡。STP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正常情况下只有主链路在传输数据,备份链路也是完全闲置,根本起不到负载分担的作用,而且为了解决STP协议的种种问题,后来出现的RS1P/MSPT技术不仅要求有良好的规划,而且配置起来颇为复杂,即不利于实施,也不利于维护。链路聚合虽然可以起到扩展带宽和负载分担的作用,但其多物理链路连接的同一端只能是同一台交换机,这样只能实现链路负载分担而不是设备负载分担,而且设备本身也会形成单点故障。管理性今天组网方式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从带宽角度而言,分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带外管理包括WEB方式、网管软件(SNMP)方式、方式,带内管理包括通过设备的的控制端□进行管理等。由于带外管理可以进行远程管理,因此用的更为频繁。但其要求设备必须要有唯一的IP地址。而传统模式下,除了部分堆叠方式外,大都要求被网管的设备必须配备IP地址。这乂寸于数量较少的核心交换机可能不算什么,但乂寸于数量庞大的网络辿缘交换机而言,不但增加了配置的复杂程度,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地址空间。即使是对于工作在使用一个IP地址的堆叠模式下的交换机,管理界面上看到的仍然是堆叠在一起的各个交换机,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具体的配置仍然是对各交换机单独配置。组网成本今天的交换方式组网中心都是机架式交换机,边缘是盒式交换机。由于现有的技术都不能在实现冗余的前提下较好的解决负载分担问题,因此用户在初期购买设备口寸,单台中心交换机的性能就必须能够满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