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小雄 2020/7/2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褥疮疗效2002年1月一2007年12月,我院收治50例(68处)褥疮患者,应用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湿润烧伤膏(国药准字Z20000004)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3〜74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7个月。原发病:脑血管意外偏瘫16例,老年性骨折(股骨、腰椎)10例,外伤性截瘫8例,严重心肺疾病7例,糖尿病5例,烧伤复合伤4例。褥疮发生部位68处,其中甑尾部30处,股骨大转子部18处,坐骨部7处,足跟部5处、肩胛部5处,外踝部3处。,,真皮层4处,全层皮11处,深达皮下组织34处,深达肌腱、骨骼17处。:(1)窦道型:此型的突出特点是口小腔大,局部有一直径广2cm的外口,有少量分泌物,创缘鲜红,外口表面多为上皮组织覆盖,部分为肉芽组织;外口周围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触诊创面局部有明显悬空感,经外口用探针可及范围不等的皮下腔隙。多见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或龈尾部褥疮。(2)溃疡型:可见于体表任何部位,创面特点为创面与创基基本等大,多数为典型溃疡病灶。创面凹陷,表面凸凹不平,有少量恶臭分泌物,肉芽组织苍白老化,或为干性坏死,少数病例创面深及肌层或骨面。(3)混合型:特点为口大腔大,皮肤表面呈现溃疡病灶,创面凹陷,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及液化坏死的组织,其创面类似溃疡型,但其创面自创缘皮下组织向创周扩展,形成范围不等的不规则潜在腔隙,或沿肌肉间隙扩展形成多个潜在腔隙。本组窦道型5处,溃疡型34处,混合型29处。 1创面的处理(1)窦道型:常规消毒后,用探针探查囊腔范围及其长轴,并标记与皮肤表面。根据囊腔的部位和分布,设计以外口为中心,以囊腔长轴为轴线的梭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别沿囊腔浅面及基底深面正常组织锐性分离,完整切除病灶。对于病灶波及骨面且囊壁与骨膜粘连者应一并切除,彻底止血,3%过氧化氢液、盐水交替冲洗。然后用湿润烧伤膏纱布填塞,加压包扎24h,打开敷料,取出填塞物。(2)溃疡型:沿创缘外侧切开皮肤,彻底切除病灶,若创基深达骨面,应凿除凸出的骨质,彻底止血。3%过氧化氢液、盐水交替冲洗。(3)混合型:本型的病灶切除基本同溃疡型,不同点是深在的坏死组织形成范围不等、不规则的潜在腔隙,一次彻底切除不健康组织困难,需分次清除。,^2mm,对皮下潜行区域,将湿润烧伤膏制作成纱条填塞于腔隙内,外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2〜3次,每次换药前将原来残留药物或渗出液用无菌干敷料吸干擦净再涂药,直至创而愈合。 1用药后6〜12d,溃疡型创面,清创后遗留的坏死组织基本脱落,可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触之易出血,创缘上皮进行性生长,逐渐覆盖创面;窦道和混合型创面,皮肤潜行区域或腔隙间肉芽生长迅速,与皮下组织和筋膜形成黏合;深达骨骼行骨挫挫出的创面,可见红色颗粒状肉芽组织。1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断疮面结痂愈合为治愈;疮面缩小、肉芽新鲜为有效;疮面未愈合为无效[l]o本组50例68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