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7/2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L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普通针刺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而旦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o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牵引术温针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72例均来自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针灸科门诊及骨伤科住院部病例,将72例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岁;病程(+)年。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岁;病程(+)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具有可比性。《实用骨科学》中有关颈椎病(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特征:头晕或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或有视力减退,或有神经衰弱症状。(2)颈椎x线或颈椎CT或MRI: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有不同程度骨赘形成,椎间孔、椎管或钩椎关节变窄。(3)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排除标准: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者、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者。。:采用枕颌牵引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颈前屈5。〜15。调整,高位病变角度小,低位病变角度大,颈椎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垂直,牵引重量根据疳隋及个人体质选择不同重量,从3kg开始,最大不超过10kg,持续牵引10〜15分钟。疗程:每FI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取)<:主冗:白会、风府、大椎、风池、天柱、颈椎夹脊穴、大杼、绝骨、阳陵泉、三阴交、后溪、申脉。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脾俞、膈俞;肝肾阴虚加太溪、肝命、肾俞;痰浊上蒙加内关、丰隆;劳伤血瘀加合谷、太冲、膈命。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所有穴位,。风池穴以轻捻缓进刺向对侧眼眶下缘进针1〜,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颛部、前额和眼放散为度;~1寸、施捻转补法,以局部麻胀或向上、下放散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