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就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得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得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得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得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得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2汉语发展得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其书面语就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得文言。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就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得古白话。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就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得近代白话。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就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得普通话。2学习古汉语得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与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二、古汉语研究得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就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得重要阶段。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就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得重要阶段。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得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三、什么就是文字:1定义:文字就是记录语言得书写符号系统,就是人类最重要得辅助性交际工具。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得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就是当今唯一活着得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得活化石”。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得楔形文字、古埃及得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得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得玛雅文字就是笫四大古文字﹚四、汉字得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1秦以前得古文字: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得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得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③战国古文字:分秦大篆与六国古文字。秦大篆:战国时秦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秦大篆同时代得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得古文字。④小篆:又叫秦篆,省改大篆而形成得秦代通行得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2秦以后得今文字:①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秦隶:又叫古隶,相传为秦时徒隶创制,就是对小篆得一种简化写法。秦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得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得标准文字。汉隶承秦隶而来,如果说秦隶就是古文字得结尾,那么汉隶就就是今文字得开端。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就是魏晋以来得通行得汉字字体。“楷”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就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得新字体。③草书:就是某种正规书体得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与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得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④行书:行书就是一种介于楷书与今草之间得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就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行书又有行楷与行草之分。3“隶变”及其意义:“隶变”得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得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得新时期,使汉字得形体发生了由形象得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得表意文字阶段得质得变化,并为汉字得进一步声化、符号化与定型化打下了重要得基础。4甲骨文得发现及其意义:1898年前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附近得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得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山东潍县商人范春清)被带进了天津与北京,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得山东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与收集“甲骨文”得第一人。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刘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此后罗振玉、孙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得出土就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得发现之一。甲骨文得发现在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得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得领域,并且推动了古史得重建;甲骨文又就是非常珍贵得艺术品,它得发现对中国艺术史得研究及对现代艺术得发展,都有深远得影响。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