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城市规划城市道路资料..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城市规划城市道路资料..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城市规划城市道路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一、城市道路功能: 1 、交通设施功能(最基本) 2 、公共空间功能 3、防灾救灾功能 4 、形成城市结构功能二、中国古代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 1、井田制等级排列: 田间五涂排列--径、轸、涂、道、路( 由小到大排列) 2、《考工记》道路系统: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3、经涂和纬涂相当于城市主干道, 环路相当于次干道级的城内环路, 野涂相当于与城镇间公路联系的入城干路。三、近现代城市交通 1882 年西班牙马塔提出“带形城市”的理论 1898 年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规划方案 1901 年法国夏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的规划案 1929 年美国佩里提出邻里单位,是关于居住区的规划理论,并在于此年斯坦建筑师和莱特规划了雷特本新城,实现了机动车交通和步行、自行车交通分离。芬兰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四、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含义: 是城市中为联系城市各组团的中、长距离快速机动车交通服务的机动车专用道路,属全市性的交通主要干线道路。(车速 80km/h , 双向 4或 6 车道,有中央分隔带,与其它道路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且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非激动车道和公共道路出入口) 设置条件:规划人口 200 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都超过 30 公里的带形城市;对于人口 50-200 万的大城市,可根据城市的用地形状和交通需要确定是否建设快速路。间距: 5-8km 主干道含义: 全市性的路网, 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及快速路相接的主要常速道路间距: 700-1200m 作用: 为城市组团间和城市内的主要交通流量、流向上的中、长距离疏通性交通进行服务。次干道含义: 是城市各组团内的干线道路, 次干路联系主干路, 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路网间距: 350-600m 作用:起集散交通的作用支路含义: 是城市一般街坊道路, 直接为用地服务和以生活性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间距: 150-250m 作用:汇集性作用城市道路间距和交叉口间距值道路类型快速路交通性主干道一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设计车速 km/h 道路间距 m 交叉口间距 m >80 5000-8000 1000-2500 40-60 2000-3000 500-1200 40-60 700-1200 350-600 40 350-600 150-250 <30 150-250 第二章五、交通特性汽车的交通特性: 主要包括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和制动性能( 机动车的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能力三方面指标)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尺寸, 基本特点( 短程性、动力制能性, 爬坡性) 自行车最远出行距离:大城市-6km ,小城市-10km 自行车爬坡性能: 一般城市的自行车道纵坡控制在 2% 以下,短坡 5% , 长坡 3% 。 P88 (坡度与坡长的关系) 六、交通量类型高峰小时交通量:是指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 60 分的最大交通量。年第 30 个小时交通量: 七、车速人口>200 万以上的大城市,快速路-80km/h ,主干路 60km/h, 次干路 40km/h ,小城市次干路 40km/h 。车速、交通量、交通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图,解释 P83 ) 速度与流量( 1)在 Vmax 以下,车流量随车速增加而增加( 2) Vmax 为临界车速,当出现 Vmax 时, Q 也出现最大值( 3)当 V 超过 Vmax 时,车流量会逐渐减少速度与密度( 1) 在密度趋向于 0 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速度取得最大( 2) 当密度很大时,车辆的速度很慢,趋向于 0 ( 3) Qm=Vm*Dm, 直线上任意一点,围合的面积就是车流量流量与密度( 1) 斜率代表平均速度( 2) 当道路拥挤得不能行驶时,流量为 0 ,当道路没有车辆时,车流量为 0( 3) C 点为最大流量, Dm 为临界密度,左边为不拥挤,右边为拥挤八、通行能力通行能力的折减--- 最靠近中心线的车行道通行量最大, 往外依次折减 九、 OD 调查具备的基本属性( 1) 必须有且仅有一个起点和弃点( 2) 有一定的目的( 3) 不受方式影响第三章十、城市道路网类型 P123 方格网(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于地形平坦的城市) 优点: 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 有利于建筑的布置, 交通分散, 灵性大, 有较强的秩序性和方向感。缺点:会形成三角形街坊和复杂的多路交叉口环形放射(多用于大城市) 优点: 道路系统的放射形干线道路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道路又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缺点: 放射形干路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城市中心地区, 引起交通在城市中心地区过于集中。自由式(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形成不规则状) 优点: 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