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摘要:目的调查 2014 年5月浙江省西北山区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危险因素。方法制订病例定义并开展病例主动搜索,现场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首发病例污染的血迹涂抹标本和续发病例血液标本,采用 RT-PCR 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 同时开展人群和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物媒介监测。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生 13(男性 6,女性 7)例。首发病例于 4月 23日急性起病, 5月1日死亡, 5月 10- 16日参与丧事的 8名亲属、 3名邻居及1名同村村民陆续发病,发病高峰为5月13日,潜伏期为9~ 15d 。该 13例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 100% )、畏寒( 92% )、乏力( 92% )、全身酸痛( 92% )、纳差( 92% )、头痛( 77% )、恶心( 69% ) 等。首发病例病前在居住地采野茶持续 1月余,曾有蜱叮咬史。 5 月1日首例死亡后,续发病例中 9人直接接触过死者血液,回顾性队列研究证实直接接触血液是危险因素( RR = , 95% CI : ~ ,P = )。结论该起为家庭内人传人 SFTS 聚集性疫情,直接接触血液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排除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接触传播 201 4年5月浙江省西北山区发生一起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 )疫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是一起经直接接触病例血液和可疑气溶胶传播的 SFTS 暴发。对象与方法 :①疑似病例: 2014 年5月1日后具有被蜱咬伤或参加本次疫情首发死亡病例丧事人员中出现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测外周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②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血液标本新型布尼亚病毒( SFTSV )核酸检测阳性,或病例标本检测 SFTSVIgG 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 4倍以上增高者。 :依照病例定义,对疫点周边村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所有符合病例定义者逐一调查,包括基本情况、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接触史等,并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危险因素。采集首发病例污染的血迹涂抹标本和续发病例血液标本,采用 RT-PCR 检测 SFTSV 核酸,同时开展人群和动物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生物媒介监测。结果 :5月 14日安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某村民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出血,医治无效死亡后, 12名参与处理丧事的家属及村民陆续出现发热等症状,赴现场调查疑似 SFTS 家庭聚集性疫情。 :首发病例为 66岁女性。 4月 23日该病例突感全身不适,出现发冷发热但未做处理, 25日至当地卫生院就诊,腋下体温 40℃,血常规检测显示白细胞总数减少; 26日转至安吉县中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测白细胞计数 × 10 9 /L,血小板 77× 10 9 /L,对症输液治疗(不详); 28日复查白细胞计数 × 10 9 /L,血小板 38× 10 9 /L; 29日仍有发热、咳嗽、咳少量淡黄色痰、全身肌肉酸痛,入住安吉县人民医院。 30日因牙龈出血,病情加重转至浙江省级医院,实验室检测显示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