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感冒发烧咳嗽篇身柱身柱管宝宝百病,多用身柱,平时做好保健灸,生病了加灸。灸要温温的,火不能烫,壮火食气,气食少火。随身灸,悬灸,麦粒灸都可以。感冒风为百病之首,发现点苗头就开始行动。初期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怕冷,怕风,头颈痛?用吹风机吹方块地方,脖颈肩胛都吹到,也可以用手搓热?喝热水?搓鼻子两旁?取嚏法多打喷嚏?小朋友可以灸一下身柱,潮或红即可微汗,灸时灸后不要再受风寒,灸前后喝些温水?黄豆水只要微汗,排出风寒就行感冒加重了,鼻涕,咳嗽,喉咙痛,胃口差,烦躁,口渴,便秘,发烧感冒三穴:大椎 1 ,风门 2 ,肺俞 2 (不论清黄鼻涕,咳嗽有痰无痰,都可灸) 麦粒灸的就是 5 个点,蓝色圈的地方,一般 7 壮,或 14 壮黄豆包灸,艾灸盒或随身灸的能盖住蓝色一大片就行,把感冒三穴都包含就 OK 黄豆水,黄豆 50 颗煮烂,可加白糖或冰糖,喝水不吃豆。帮助中土,大人也能用,量大一点,热着喝了盖被躺着。黄豆水一定要热的,隔夜的不能用。解表法( 受寒的时候) 葱豉汤:黄豆 60 颗+ 淡豆豉 18 颗+ 带须的葱 1 根(小孩用量,大个的一个,小个头的放三个) 大人用姜茶,小孩没特殊情况不用姜伤寒六经传变感冒的层次就是病的层次,可以对照自己病在哪个阶段,是好起来了还是深入了所以最好学学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眠也。三日少阳受之,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故腹满而咽干。五日少阴受之,故目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则烦满囊缩。前三日三阳病,在表,故宜汗之。汗泄热退身凉而愈。用发表法解决,风寒都在阳经,风寒都可以发汗, 后三日三阴病,在里,故宜下之。不能发汗,退热敷吴茱萸,引火下行,大便拉出来没好,病继续衰, 12 日后好七日太阳病衰,头项少愈; 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 九日少阳病衰,耳能微闻; 十日太阴病衰,身热少愈,腹满如故;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以言腹不复满),舌干,已而嚏; 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则瘳矣发烧发烧了,淡定,不着急,一步一步来。蒸变发烧小宝贝的妈妈要看小儿蒸变,蒸变的发烧屁股和耳朵是凉的,精神也不错,是长大必须的发烧,尽量不干扰,更不能用退烧药。不用管也可以自己退,如果能帮宝贝一下更好,喝些黄豆水就行,其他的不用做。感冒和内伤发烧先手心手背哪个更热?然后按着对应的豆水。手背热,着凉了,黄豆 60 颗+ 淡豆豉 18 颗,煮水,热着顿服,喝了盖被睡觉手心热,积食了,黄豆 60 颗+ 淡豆豉 48 颗,煮水,温着频喝分不清,黄豆 60 颗+ 淡豆豉 30 颗,煮水,温着频喝豆子水加冰糖或白糖效果更好,微甜即可。积食辨别:口气、鼻梁横的青筋、舌苔厚、大便秘结、手心热等平时注意消积:淡豆豉,鸡内金打粉蒸水蛋,灸身柱,晚上少吃打预防针发烧:煮黄豆水喝疹子发烧出疹子的一般会先咳嗽再发热,而且是干咳,没有痰的发现后马上用黄豆白菜心汤,每天吃点葡萄干,可以预防又治疗高热惊厥三豆饮:黄豆,绿豆,黑豆各 20,15,15 颗,豆子煮烂,温着频喝,可加冰糖或白糖三豆乌梅饮:三豆+5 颗乌梅煮水+ 冰糖,温着频喝高烧昏睡不醒灸百会,灸到热退,神智清醒过来才行,配合五行效果更好。大椎灸大椎退烧,灸到微汗,没条件或宝贝小的可以吮大椎,吸出痧,大人也可以用。大椎放血拔罐治内伤发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