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闯入了麦肯锡的两轮面试后却失败了 2001:面试麦肯锡从加州理工到高盛银行第二轮面试惨遭淘汰为何选了我高薪、旅行各国、接触不同企业、结识各领域领导人物如何应聘咨询公司(下) ——个案调查我闯入了麦肯锡的两轮面试后却失败了出处:计算机世界网责任编辑: feel_shu [04-1-15 10:37] 作者:吴明我是南京大学商院 97 级的, 已经毕业一段时间了, 这期间一直希望进入一家国际一流咨询企业, 经历了很多面试和挫折, 虽然都以失败告终, 但收获还是有的。我写下来一是想和现在找工作的同学互勉; 二是为了给以后想进入全球顶尖咨询和投行的师弟师妹们一些经验和教训。 E-mail 通知面试麦肯锡很奇怪,是 E-mail 通知面试的。一共 56 个人被选出来参加第一论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之前有一个笔试,叫 mckinsey caselets ,居然是 ETS 出品的。里面的很多 case 与几大咨询公司网站上提供的 case 比较相似,只要你能融会贯通,做题不难,但是阅读量挺大。我考过 gmat ,提前 20 分钟做完。考完笔试会有一个 pre - interview reception ,这和笔试一样都不影响你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这个 reception 就是有些麦肯锡的大中小“牛”们出来和同学们见个面,介绍一下麦肯锡的 case interview 是什么样的,还有就是做广告。个人觉得麦肯锡这样很人性化,很重视 applicatant 。这时会发给你一张 interview schedule ,我看了一下,上面一半以上是海归,还有好多是什么牛津,剑桥毕业的,吓死人。第一轮面试感觉良好我是第二天下午一点多面试的。麦肯锡的面试一共 3轮, 每轮两个面试官。每轮都包括 behavior interview 和 case interview 。第一个面试我的是一个全球副董,聊的时候她很严肃, 我就没话找话,把能说的都说了。然后她就给我做了一个关于 mobile phone manufactuer 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整个过程还算不错。第二个是一个资深顾问, 我觉得他是我在所有面试官面前发挥得最好的一次。我先聊我的经历,期间他问了一些很 tough 的问题,我回答得非常好,而且让他觉得我非常“牛”, 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好意思。因为聊得太久了,所以做了一个 brain teaser 的 case 。他问我如果石油可以无限了, 世界会怎样。我说了很多, 关于经济, 政治, 人文。最后他说他要是我就只说环境。当时我好伤感啊, 真没想到应该这样回答。不过这没关系, 我感觉最终他对我好像还是很满意。 2001:面试麦肯锡回到中欧,陈岚又继续与麦肯锡的面试。在陈去伦敦之前, 陈与麦肯锡的面试已经进行了两轮。当然, 麦肯锡也与陈的同学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其实,陈的心态放得很正,她没有认为自己正在跟同学竞争,“这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对于麦肯锡的CASE INTERVIEW(案例面试) ,陈岚的感受是惊险: “现在想象都后怕”。必须把每一根神经都提到最高兴奋状态,使你能够非常快地意识到问题中设下的陷阱,并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并不容易,”陈岚说。给陈印象最深的案例提问是: 比如说你在坐飞机时碰到一个卖大马哈鱼的人, 这个人对中国市场很有兴趣, 他问你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容量有多大。一个小时后你就要下飞机, 你必须在此之前向他说明中国大马哈鱼的市场,具体到人民币或吨,你必须给他一个数。这似乎是一个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题, 但陈岚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要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使的陈找到了突破口, 她把这个混沌问题分成几个能解的小块, 然后再把几个小块综合起来,给出一个答案。陈在灯光下嫣然一笑:“其实答案的绝对数值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面试官关心的是你推理的过程。”陈当时的推理是这样的,中国的人口是13亿,其中的3亿人可能是目标对象, 因为中国的城市人口大概占总人口的20% 。然后再来确定餐馆的数量, 餐馆的密度是有一些规律性的, 繁华的地方大概每1000个人共享一个高级餐馆(因为大马哈鱼一般是在高级餐馆才会出现的) ,然后再估算高级餐馆一天的工作小时是多少, 客流量是多少, 点菜的人中大概有多少会点大马哈鱼。这其中有很多的假设, 你把你的假设摆出来,然后得出一个数字。答对了! 考官关心的不是你假设每1000人拥有一个高级餐馆是否正确, 因为有了这个假设,你就可以查证它。结果数字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的逻辑推理是否紧密。四轮的麦肯锡面试证明陈已经相当地MBA 。最后麦肯锡的决定速度很快, 上午最后一轮面试完, 他们在下午就给她打了电话, 要她作出一个决定。陈于是在包括金融、医药、咨询等四家跨国公司的聘书中选择了麦肯锡。陈岚已经成为上海滩的白领丽人中的一员, 高薪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