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高贵平卢青云[教学目标]一、本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二、本课时教学目标: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本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黄鹤楼送别2、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二、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课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依依惜别)2、李白把这一情景写成了一首诗:(1)课件出示诗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2)配乐范读。(3)你喜欢这首诗吗?自己读读看。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首古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3、初步理解诗句:(1)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并划出来。(2)读:汇报学习体会,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与语句,静止状态的送别情景作背景。(4)说:谁愿意说说诗句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课件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我们设计成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5)议:互相讨论一下,试着把整首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诗文对应,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4、师生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三、体验感悟,感情朗读1、快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2、感悟一、二句:(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再读。:体会"依依惜别"。(2)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结合板书:友谊永不绝)"依依惜别"。[(1)、(2)两部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顺序不固定][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3)谁愿意分角色读,请一对好朋友读。分角色表演。(4)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品读谈体会。[这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