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口老龄化,就是指某地区某段时间内总人口中老年老年人口比例增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特别就是西欧与日本。人口老龄化将就是21世纪全球人口趋势的突出表现之一。与此同时身为发展中国家代表的中国也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目前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为明显,如何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衡量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在国际上通常就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大陆已于1999年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2004年底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6%。2011年底,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1、85亿,占当时人口总数13、7%以上。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年均净增长700万左右。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先后迎来三大人口高峰:人口总量于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力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10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4亿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达峰值。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特点:一就是老年人口数量大。二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三就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伴随人口老龄化发展,适龄劳动人口明显减少,必然引起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短缺,将对社会与经济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产业被迫向国外转移。随着中国东部沿海那些日见富裕的城市工人变得越来越少,劳动力越来越昂贵,中国就会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压力,被迫移出装配工业与其她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引进服务业与信息产业。(三)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问题突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退休费用与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社会保障与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同时,占全国老年人口大多数的乡村老年人就是经济上最弱势群体之一,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保障状况亟待改善。(四)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变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与占总人口比重的上升,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两代户成为主体,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人比例下降;在精神慰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与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起社会关注,传统的养老方式与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与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一)发展我国经济,促进就业,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走经济发展的道路就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也就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问题的基础。加快经济的发展,增强经济承受能力,为养老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不但带来了大量资金解决没钱花的问题,同时产生跟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经济的承受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二)积极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