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菊花的医疗保健功效及其应用前景展望尹惠(电气学院电子 1131 班1131202132 ) 摘要: 菊花可以作为中草药来治疗疾病,菊花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菊花除了可以直接作为中药来治疗疾病以外, 它还可以做成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的美食, 菊花茶也具有各种治疗作用。本文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性功效进行简要的阐述, 分析了菊花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菊花的开发利用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菊花; 化学成分; 治疗疾病; 保健和医疗价值;前景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 别名又叫黄花、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艺菊。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目菊科菊属,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1]。它是经过长期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 因此也称艺菊或鲍菊, 品种达三千余种。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不仅品种众多, 而且色彩丰富, 有红、黄、白、墨、紫、绿、橙、粉、棕、雪青、淡绿等。在菊属 Dendranthema 30 余种中, 原产我国的 17种。如野黄菊 全国均有分布, 紫野菊 D. zawadski i 分布在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毛华菊 D. vestitum 分布在华中,甘菊 多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小红菊 多分布于华北及东北,菊花脑 D. nankingense 产于南京。菊花株高通常 30-90 ㎝。茎色嫩绿或褐色,单叶互生,卵圆至长圆形,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 18- 21℃,地下根茎耐旱, 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 - 最好。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 小时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 12 小时以上的黑暗与 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2]。本属植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集食用、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 1 菊花的化学组成与药理作用菊花是中国常用中药, 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分析,菊花主要成分是菊甙、腺嘌呤、黄酮类、水苏碱、胆碱等,还含有维生素 A、维生素 B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3-4 ]。黄菊花可以消肿拔毒,红菊花可以平肝凉血,白菊花可以清热明目,紫菊花可以利肺清喘。药用菊花一般花头小且样子丑陋,常一盆药用菊花的花头可以长到 350 朵以上,通常颜色泛黄者为佳。一般观赏菊花花朵大,数量少,药用价值很小。现代临床医学也证明, 菊花可扩张冠状动脉[5]、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都有很好的疗效。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6]。 2 菊花的医用 菊花与中医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常用中草药材之一,主要以头状花序供药用。中医多用菊花主治目赤、咽喉肿疼、耳鸣、风热感冒、头疼、高血压、疮疗毒等病症[7]。若长期食用,还有“利血气、轻身、延年”的功效。《本草纲目》对菊花药效记载如下:菊花味甘,性寒;具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