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docx

格式:docx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体寄生虫防治结课论文论文名称: 蛔虫主讲教师: 邢建新学号: 2013508154 姓名:徐杨蛔虫摘要: 蛔虫感染目前是全球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威胁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或随地大便以及不良的个人卫生****惯等因素都与蛔虫的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蛔虫的形态、生活史,蛔虫病的病症、治疗以及流行等方面综合阐述。关键词:蛔虫;形态;生活史;病症;防治正文蛔虫是无脊椎动物,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蛔目, 蛔科。蛔虫感染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以农村人口居多的农业大国, 蛔虫病在我国农村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蛔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人群的蛔虫感染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广大学龄儿童。一、蛔虫的形态成虫: 蛔虫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 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 体表有横纹, 形似蚯蚓, 圆柱状, 体表有细横纹和侧线, 雌雄异体,具有唇瓣。雌性蛔虫成虫长 20-35cm , ***官双管型。雌性蛔虫成虫长 15-31cm ,尾端卷曲,有交合刺 1 对。受精蛔虫卵:平均大小 60 ? 45 ?m ,宽椭圆形,呈棕黄色。卵壳较厚, 自外向内分三层, 分别是受精膜、壳质膜和蛔甙层。壳外有一层蛋白质膜,凹凸不平,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形空隙。未受精蛔虫卵: 平均大小 90 ? 40 ?m ,长椭圆形,也呈现棕黄色。壳质层与蛋白质膜均较薄, 无蛔甙层。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二、蛔虫的生活史雌、雄成虫交配后雌虫产卵, 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污染环境, 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温度(21~30 ℃)下, ,经 2周, 其内的卵细胞发育成第一期幼虫, 再经一周,在卵内第一次蜕皮后发育为感染期卵.。感染期卵被人吞入, 在小肠内孵出幼虫。幼虫能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 ,经静脉入肝, ,再经右心到肺, 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 在此进行第 2 次和第 3 次蜕皮,, 然后, 再沿支气管、气管移行至咽, ,被宿主吞咽, ,经食管、胃到小肠, 在小肠内进行第 4次蜕皮后经数周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卵进入人体到雌虫开始产卵约需2 个月, 成虫寿命约 1年. 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 24 万个。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 个别可达上千条。如下图所示: 三、致病蛔虫的幼虫和成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变态反应和并发症。幼虫致病: 幼虫侵入肠粘膜, 途径肝、肺时, 可引起组织损伤, 并释放抗原性物质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变态反应,引发蛔虫性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严重感染时, 幼虫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成虫致病: 成虫唇齿的机械作用和代谢产物可损伤肠粘膜, 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疾病; 蛔虫在小肠内掠夺营养, 损伤肠粘膜, 导致消化吸收障碍, 从而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的吸收, 引起营养不良; 蛔虫病还可引起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结膜炎等变态反应; 蛔虫有钻孔****性, 当寄生环境发生改变, 可刺激蛔虫钻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