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的: 1. 熟悉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 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教学难点: 1. 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 景物描述的方法。教学时数: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 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 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 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 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 今天, 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 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二、检查预习: 1. 6人背书片断 2. 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三、解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四、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五、理清文章脉络: 1. 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 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六、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1) ,作者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第二部分( 2 —— 5) ,分写济南的山和水。先写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2)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3) ;城外远山如诗如画( 4)。再写水: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5)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作品接着铺展了幅幅淡雅的山水画。。作者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何等明媚, 对济南的地理环境,作者只用一句话就写准了: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第二幅是雪霁初晴图。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煞暖冬的光彩, 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因为那只是“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 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显得“越发的青黑”。更令人称奇的,是小雪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真是一幅动静相间的水墨淡彩啊! 第三幅是空灵水晶图。济南素有泉城之称, 所谓“家家听泉, 户户插柳”。因此, 作者就借“水”来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在作者笔下, 这样的水岂止是有生命的, 而且是有感情的。作者的手法也实在是巧妙, 这里他没有直接写天气的暖和, 便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但作家的视线又转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了: “澄清”的水同“蓝汪汪”的天浑然一体, “整个”地成了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样, 作者就从水写到天,以至概括了整个济南,与首段相响应对比: 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 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 济南(温晴) 七、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八、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 巩固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九. 问题研讨: 1. 朗读第 2 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