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docx

上传人:977562398 2020/7/10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共生状态:微生物、寄生虫与人宿主之间达到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态。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替症。机会性感染: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首发感染: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感染: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继发性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名解/问答)病原体被清除(正>邪):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隐性感染(正>邪):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正<邪):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正=邪):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对于乙肝感染,超过6months才算慢性携带者潜伏性感染(正=邪):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virulence):内外***和其他毒力因子。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变异性(variability):(1)环境、药物、遗传等因素。人工培育多次传代使病原体的致病力减弱;在宿主之间反复传播可使致病力增强(2)病原体的抗原变异可逃逸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作用而继续引起疾病或使疾病慢性